銀行理財收益跌入“3時代” 下滑態勢仍在延續
進入2020年以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滑的態勢仍在延續。
具體來看,今年1月份-2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仍在4%以上,從3月份開始環比下降0.05個百分點至3.96%,4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回落至3.88%。而5月份共有332家銀行發行了6914款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較上期減少0.08個百分點,收益創近43個月新低。盡管普益標準還未發布6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相關報告,但從其檢測的6月份最后一周的產品收益情況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已跌至3.77%,比1月份第一周下降0.23個百分點。
記者從近期銀行發布的產品信息看到,同一家銀行的同一類型產品,和之前幾期相比收益率差距較為明顯。例如,某銀行近期推出的1年期非保本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已從年初的4.5%下調至3.55%,下降了約0.95個百分點。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近期債券收益率上行,債券價格下跌,致使理財產品收益向下波動。下半年隨著股市大概率持續走牛,債市蹺蹺板效應可能會體現得更為明顯,理財產品收益率仍有可能向下波動。
此外,市場上多款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引發市場關注。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統計,截至6月份,今年以來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凈值低于1元的超200只,約占今年發行產品數量的5%左右。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資管新規中打破剛兌的規定以及要求采取凈值化管理,越來越多理財產品向凈值化轉型,而凈值化產品出現收益的波動則實屬正常情況。按照資管新規要求,保本型理財產品將在2020年底前逐步退出市場。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