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又一產品面世 理財子公司搶灘權益市場
繼工銀理財、光大理財之后,又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純權益類產品。9月15日,招銀理財招卓滬港深精選周開一號權益類理財計劃(以下簡稱“滬港深精選1號”)正式開始募集,該產品是招銀理財推出的首只權益類產品,也是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的第四只權益類產品。
相比此前發布的3只權益類產品,招銀理財推出的滬港深精選1號是唯一一只風險等級為高風險的產品,可投資A股和港股市場。根據產品說明書,從投資比例來看,該產品權益類資產計劃配置比例占80%-95%,商品及金融衍生品(按保證金計)占比0-15%,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不低于5%。
根據招銀理財方面的介紹,該產品考慮到一些極端情況的應對,為了保護客戶利益,保留了應用股指期貨工具的權限以對沖風險。
據悉,滬港深精選1號由招銀理財權益投資部總經理朱紅裕掛帥。朱紅裕是清華大學碩士,具有15年權益研究與投資經驗,2010年開始擔任國投瑞銀公募基金基金經理,管理公募、專戶產品。2011-2013年,任職期間連獲兩年基金金牛獎。
從認購起點來看,該產品首次投資最低金額為100元。從理財計劃收取的費用來看,管理人收取的固定投資管理費為1.5%/年,托管費率為0.08%/年。
一位國有銀行投資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產品的優勢在于,一是加入了衍生對沖工具,能夠對沖市場波動風險;二是認購起點低,申贖比較靈活。同時他也指出,該產品中權益類資產占比高達80%以上,產品收益水平較高,但是風險也較大,管理費率的水平屬于行業中性偏高。
“從產品的費用上來看,基本上是全面參考公募基金的收費水平,甚至比公募基金的平均收費水平還要略高,主要原因在于招銀理財本身的品牌效應,其過往發行的一些產品,整體收費也是比同業要略高一點,這個應該說是合理的。”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這款產品專門請了原來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來擔任,這個就是銀行理財子公司人才儲備上新的變化,頭部的股份行和中游公募資金的薪酬體系相對比較接近一點,國有大行就比較難實現。
對于該產品的募集情況,截至發稿,招銀理財方面尚未能對北京商報記者提供更多數據。
今年以來,理財子公司陣營不斷擴容,9月15日,華夏銀行宣布華夏理財獲批開業,理財子公司增至19家。從已經開業的公司發行的產品來看,來自中國理財網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理財子公司共發行了1934只產品,發行的產品形態涵蓋固收類、混合類、權益類三種形式,目前固定收益類產品是發行主流,達到1483只,權益類產品僅有4只。
隨著資管新規以來存量理財壓縮,出于穩住規模、對沖單一市場下跌風險的考慮,以及滿足高風險客戶的理財需求,銀行理財權益市場的投資價值不斷顯現,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增大布局權益市場是大勢所趨,盡管純權益類產品目前發行較少,但配置部分權益類資產的混合類理財產品已初具規模。在目前發行的產品中,混合類產品共發行了447只。
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研究總監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混合類產品權益類資產配置占比介于20%-80%區間。現在各大理財子公司正在逐漸增配權益類資產,未來一年左右理財子公司權益類資產組合占比應該會迅速上升。
不過作為資管界的“后浪”,理財子公司在權益類投資領域難言優勢,周毅欽指出,理財子公司關于權益產品本身的布局和研究,確實才剛起步,還需要至少2-3年的時間才能成熟。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