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頭還是蛻變?迷你基金改換“馬甲” 搶搭科創板打新快車
[為趕上科創板投資熱度,不少基金公司直接將“老基金”轉型為科創概念基金,而其中一些基金則為無人問津的迷你基金。]
改頭換面后披上科創板外衣的基金,能改變迷你基金被清盤的命運嗎?
第一財經了解到,為趕上科創板投資熱度,不少基金公司直接將“老基金”轉型為科創概念基金,而其中一些基金則為無人問津的迷你基金。
“很多老基金活不下去了,就要換個由頭。而且有的也不用怎么改合同,我個人覺得就是增加噱頭。”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直言。
受訪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科創板火爆,但“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T+1、無法回轉交易”也決定了科創板日內的高波動和高風險。
“注冊制下的投資要比基于審核制的投資更為復雜,對專業判斷的考量更高。”華南公募基金部門負責人表示。
噱頭還是蛻變
一方面,積極籌備推出新的科創板基金,另一方面通過改造存量老基金,以增加投資者的關注度。這是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套路”。
證監會官網顯示,5月9日,金鷹基金提出變更注冊申請,將“金鷹添利中長期信用債債券型基金”變更注冊為“金鷹科技先鋒混合型基金”,變更事宜于5月16日得到受理。
在此之前的4月12月,中銀國際證券將旗下“安睿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轉型為“科創板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并上報材料,該申請于4月19日被受理。
有業內人士認為,與申報科創板基金產品相比,將老基金改造為科創板基金的效率更高,可更大程度參與科創板打新和投資。
“大部分是比較小規模的基金,搖身一變就成了科創板基金。也有一些是正兒八經的,希望把規模做大。”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金鷹添利信用債基金成立于2017年2月22日,截至今年3月末,基金份額只有1200萬份,規模約為1300萬元。
“看之前產品的情況,如果產品合同寫得死就需要改,不然不用。變更為科創概念基金后,部分程度上可以活躍老基金,畢竟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太小了。”上述華南公募基金部門負責人表示。
他進一步分析稱,“如果要求20日的市值門檻,現在到發行可能都沒有20個交易日。只有老的基金參與可能性比較大,新的基金參與的不會太多。如果到現在批文還沒有拿到,基本第一批是沒辦法參與了。即便現在拿到,估計也晚了。排期到下周一,一天發完,下禮拜三拿到成立批復開始買股票,到科創板發行時只剩下10多天。”
“我們現在發的就是戰略配售的基金,基本上定的都是靈活配置型,也就是股票倉位是從0到100。這些基金基本以戰略配售為主,股票倉位相對來講會進行靈活的控制,以后漲上去后,就把股票倉位放到比較低的位置。”一家深圳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投資難度更大
多位受訪人士直言,注冊制下,科創板的投資難度無疑更大,即便是基金經理,也要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
“在科創板注冊制的角度下,需要對公司的了解更加深入。審核制下已經把盈利當做主要環節來評判,但科創板不對未來的盈利有過多保證,注重的是信披。公司現狀是什么、行業現狀是什么、盈利點在哪里,風險是什么、未來發展點是什么,投資者要基于這些因素分析判斷公司未來的發展,作出投資決定。這比基于審核制的投資要復雜,對專業判斷的考量無疑更高。”上述華南公募基金部門負責人直言。
“一種觀點是,審核制下上市監管就承擔了對企業盈利和未來發展判斷的職能,變相給投資者信心保證,或者對盈利信心的保證。”該公募基金部門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未來科創板股票出現30%利潤下滑可能也不奇怪,但只要真實披露就可以了。”他說,“披露是第一核心,是不是完全反映了企業的情況,如果真實反映和披露,后面的變化情況都是無法預期的。”
同時,上述華南公募基金部門負責人表示,“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T+1、無法回轉交易”,也就和2012年之前不設漲跌幅限制的時候一樣,彼時交易中間出現的問題,仍然可能會在科創板出現。
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意味著,科創板的投資需要基金經理極強的專業性,不是老基金轉型科創板就能獲得“穩穩的收益”。
第一財經了解到,因此,目前基金公司的做法大多是將科創板打新作為“固收+策略”的一部分,通過打新獲得可靠收益。
“加上主板的打新,一年大概是1000多萬的收益。一般是4~5個億的規模,那就是2%~3%的收益增厚。在適當的規模下,這個增強收益空間挺好的,不至于大家一窩蜂地全部擁入,也不會沒有人參與。”上述深圳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