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基金火力全開掘金股票型ETF
延續了去年的火爆場面,股票型ETF仍是今年各大基金公司掘金的“寶地”。
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今年前7個月已發行的股票型ETF多達76只(不計聯接指數基金),發行份額高達435.7億份。據證監會最新發布的《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申請行政許可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顯示,截至7月19日,目前有包括平安、中金、新華、南方、易方達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超130只股票型ETF仍在申報流程中。
近期,多只新成立的股票型ETF的首發募集規模更是超市場預期。業內人士稱,當股票型ETF的競爭從“藍海”逐漸變成“紅海”時,基金公司也在不斷結合自身優勢,開發具備特色的股票型ETF。
以東方紅中證競爭力指數基金為例,7月26日,該基金正式結束募集,短短兩周內募集規模已超過40億元,成為目前A股市場首發規模最大的Smart Beta ETF。東方紅資產管理相關人士表示,該基金主要秉承了價值投資理念,以ROE(凈資產收益率)作為主要因子選出具備競爭力的好公司。而且東方紅中證競爭力指數與市場中常見的Smart Beta策略有所不同,該指數基金或是A股市場中第一只以質量因子作為策略的單因子指數。
部分基金公司在研發股票型ETF產品時,則充分結合了選股能力以及中長期布局理念。比如,匯添富基金不久前正式發布了首只跟蹤中證800指數的ETF。該基金的主要特色是,它所跟蹤的中證800指數匯聚了A股中的價值及成長龍頭股,用“核心+潛力”的配置保證了中證800指數既有穩健的業績基礎和價值錨,又有成長的彈性和可變性。
此外,部分基金公司在研發指數增強和Smart Beta產品時則主要依托其海量數據資源。天弘基金指數與數量投資部副總經理楊超表示,基金的超額收益依靠信息換取,天弘基金的大數據團隊將依托于阿里的數據平臺優先獲取領先數據源,并可以借此設計多種Alpha的定價因素。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美國頭部基金公司旗下的股票型ETF規模占比超80%,而國內的股票型ETF格局正在逐漸向美國市場這一格局演化。此外,未來貝萊德、先鋒集團等全球頭部ETF公司,很可能通過申請控股我國基金公司的方式在我國發行ETF。因此,目前國內ETF進入了最后的“決戰階段”,如果基金公司再不上車就會錯失發展ETF的機會。所以即便冒著諸多風險,基金公司也要不遺余力地布局ETF。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