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基金 > 正文

消息:頻遇“李鬼” 東方、合煦智遠、大摩華鑫等多家公募澄清忙

2020-09-15 14:40:02來源:北京商報

在A股市場走勢整體向上,且結構性行情凸顯的當下,以管理能力著稱的公募基金公司也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包含基金主題的熱搜更是頻頻上榜...

在A股市場走勢整體向上,且結構性行情凸顯的當下,以管理能力著稱的公募基金公司也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包含“基金”主題的熱搜更是頻頻上榜,一時間,投資者“借基入市”的熱情日益高漲。然而,基金的火熱也讓部分不法分子聞風而動,覷覦空隙通過冒名的方式做起了“李鬼”,令眾多基金公司頭痛。據公開數據統計,9月以來,截至9月14日,就有東方基金、合煦智遠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先后發布澄清公告,拉長時間至年內,受其影響的機構則更多。

9月14日,東方基金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發現市場上有冒用公司信息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情況。而為了保護投資者財產不受損失,東方基金就法定名稱、客服統一熱線、官方網址、官方微信公眾號等一一聲明,并明確如果投資者需要購買公司管理的基金請到直銷機構或已公告的銷售機構購買,除此之外公司從未授權其他任何機構或個人代理公司產品或提供投資咨詢服務。

對于上述事件詳情及后續采取的措施等,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東方基金回應稱,據了解,有投資者經朋友介紹,通過名稱為“東方數據”(與公司無任何關系)平臺購買了投資產品。公司知悉后發布了提醒公告,提醒投資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基金產品。東方基金保留對任何冒用公司產品信息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機構或人員采取法律措施的權利。

事實上,遇到“李鬼”東方基金并非首家,還有眾多基金公司深受其害。9月9日,合煦智遠基金也就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進行澄清。另外,9月以來,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中銀基金同樣發布了類似公告,拉長時間至今年以來,金信基金、銀華基金、浙商基金也是如此。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在日常監控中發現某互聯網站冒用公司名稱虛假宣傳的情形,發現該情況后,公司積極應對、及時處理,一方面嘗試通過官方途徑進行舉報,另一方面發布公告向投資者提示風險。目前,該網站已被取締。相關事項為公司主動監測和處理,并沒有投資者反饋利益受損。公司將持續進行互聯網的日常監測,一旦發現冒用公司名稱進行虛假宣傳的事件,將及時應對,避免投資者因誤信虛假宣傳信息而遭受損失,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財產安全。

滬上一家中型公募內部人士指出,對于基金公司而言,有虛假平臺冒名進行宣傳的現象長期存在,而且屢禁難止。一方面,基金公司作為金融行業以嚴格的合規風控出名,而且在投研方面專業性強的機構,較容易成為非法金融機構假冒的對象。另一方面,從法律層面來看,上述違法違規行為也較難追溯,犯罪成本低、監管成本高,更使得這一亂象頻現。

“我們公司也曾遇到過類似事件,最后是以警告方式進行處理的,相關網站無法再登錄,后續暫未接到投資者投訴等情況。”該內部人士如是說。

某金融行業研究員直言,金融機構對應的虛假冒名理財平臺,就如同名牌商品對應的假冒偽劣商品一樣,常見而且時常變換手段。主要通過微信建群、公眾號廣告、朋友間宣傳等相對隱蔽的方式進行宣傳,針對的也是金融知識不足,且希望通過短期投資獲得明顯收益的人群。

在該研究員看來,想要實現問題的預防和根治,單靠金融機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他指出,當前全國各地大多成立了反詐騙中心,如果將相關虛假平臺的金融詐騙納入監管,同時,網站運營平臺、電信運營商以及監管部門也加強虛假平臺的鑒別和監察力度,則有望防患于未然。當然,投資者自身也應當加強對金融知識的了解,布局自身相對熟悉的投資領域。同時,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短期高收益的情況終究是少數。另外,也要注意在得知相關平臺或產品后,及時向公司官方或專業人士進行確認,以防上當。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