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這四十年:寫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征文活動啟動后,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xù)刊出,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編者按
寫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
范大建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歲對個人來說,是步入不惑之年,對于中國來說,這不平凡的四十年具有偉大歷史意義。不論是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還是全球化的大國擔當,中國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走過了令世人矚目的四十年,我們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為祖籍國的不斷成長壯大感到驕傲自豪!
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我出生在上海。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與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一樣,離開父母,離開上海,上山下鄉(xiāng)去了僻遠的安徽農村,從學生變成了農民,親身經歷了農村的貧窮落后,在那里生活勞作的點點滴滴至今記憶猶新。
那時年輕,懵懵懂懂中總是想著怎樣才能縮小城鄉(xiāng)差別,改變農村落后、農民貧苦的生活狀態(tài)。
今年五月,我的一百多位昔日一起插隊落戶的朋友回到當年我們生活過的農村,探訪闊別良久的第二故鄉(xiāng),親眼目睹昨天和今天農村生活的天壤之別,無限感慨。昔日的泥坯草房變成了時尚的磚瓦樓房,當年的泥濘小道換成了村村通的水泥公路,風餐露宿、雜糧裹腹的昨天已經一去不復返。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卻實現了多少代人難以想象的巨大變革。
改革開放元年——1978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充滿希冀的時代,把人民的福祉和經濟建設放在首位,走上富民強國之路。
正是得益于恢復高考的政策,我有幸邁入高校之門,終于實現了遲到的上大學的夢想。畢業(yè)后我留校任教多年。那些年里,打開了的國門,讓我思考更多的是怎樣更快縮小中國與發(fā)達國家間的距離。又受益于開放的對外交流政策,1990年我通過考試來美國讀研究生,開始了我在美國的學習生活。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和學生來美國學習交流,為美國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活力,也為美國的高科技產業(yè)、研究和學術機構提供了賴以為繼的人才。大多旅美華人都經歷了刻苦學習,勤奮研究,努力工作,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不同階段,最后成為各行各業(yè)的佼佼者和領導者。我畢業(yè)后留美工作,成為財富五百強之首的公司高管,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
我的人生軌跡受益于改革開放的好政策。
改革開放的見證人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就在美國生活,與無數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一樣,不變的是關心祖籍國的那顆心。這么多年來我看《新聞聯(lián)播》的習慣沒變,每年回國探親訪友的行程沒變,用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念教育子女后代的初衷沒變。
我們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重新確立中國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地位、中美建交、港澳回歸、加入世貿組織、舉辦奧運會、世博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帶一路”建設、精準扶貧……我們?yōu)橹袊母镩_放以來的每一次進步騰起而慶幸雀躍。作為炎黃子孫,我們?yōu)橹袊呦蚍睒s富強,步入世界強國之列,感到由衷的高興和驕傲。中國強盛,我們才能在海外揚眉吐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記得剛來美國時,給研究生院的同學講中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他們就像聽天書一樣。因為他們從書本中、媒體上了解的中國實在太有限,大多還充斥著偏見和負面解讀。前年我應阿肯色州立大學商學院邀請,介紹中國改革開放和政經形勢,學生們踴躍交流提問,對中國的現狀既有深入的了解,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今天,不論是哪種傳媒,電子、平面或電視網絡,有關中國的新聞報道往往占據著顯著版面,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美國人,無論來自哪個階層,對中國的過去和現狀都感興趣,愿意去學習和了解。
我所在的學區(qū)多年來開設中文課程,教授語言和文化,受到中學生和家長們歡迎。根據中國國際旅行社的一份調查,美國每年有三百多萬人去中國旅游。這在二十年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的進步發(fā)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和認可。我的美國同事們,每次從中國回來,共同的感慨是走在中國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機,充滿活力。
這便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的不竭動力。
偉大復興的追夢人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為下一個新的飛躍打下了堅實的經濟、體制、理論基礎。現在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節(jié)點。作為旅美華人,我們雖然身居海外,但不忘初心,不忘自己的根基,心系祖籍國。無論在哪里,我們都愿為中國的宏偉大業(yè)盡自己綿薄之力。
滴水穿石功在不舍,細流入海貴于永恒。我們要為中美兩國人民構建友好關系的橋梁,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我還記得,在一次向美國當地民眾介紹中國的國家體制、政治制度、領導干部選拔任用規(guī)定的講座后,原本只是作一般性的介紹,結果卻演變成了熱烈的對話討論。交流聚焦在制度優(yōu)勢、民主任選、如何取長補短的議題上,這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持續(xù)造福人民的發(fā)展道路,就能贏得世人的信任和贊許。
幾年前,應母校安徽師范大學的邀請,我給一千多名新生報告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人生感悟、中美比較以及中國夢和美國夢的異同。在交流過程中,我被莘莘學子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的精神所感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他們身上我看到改革開放的希望和未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多年以來,我一直兼任阿肯色中央大學孔子學院董事,助推中美文化交流,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教學。通過音樂會、茶藝沙龍、傳統(tǒng)節(jié)日聯(lián)歡等各種形式,宣傳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通過孔子學院平臺為中國和當地企業(yè)牽線搭橋,投資合作;同時積極為兩國高校間的學術交流、教學訪問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此外,我在擔任本地區(qū)華人協(xié)會董事兼副總時,幫助募集資金為中國貧窮地區(qū)學子提供上大學的獎學金。去年美國泛亞總商會邀請我主持全美企業(yè)員工資源圓桌會議,與亞裔社團領導、企業(yè)家、商業(yè)團體,共商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市場拓展、人才開發(fā)。我同時還擔任全美亞裔專業(yè)人才協(xié)會的董事,為發(fā)展年輕的亞裔領袖,為專業(yè)人才獻計獻策,提供資訊,傳幫帶,推薦發(fā)展規(guī)劃和培訓。我把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發(fā)展友誼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各種演講、發(fā)言、交流的平臺,釋疑解惑,講好中國故事。
值此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衷心祝愿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萬眾一心、矢志不渝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作者范大建,美國沃爾瑪公司高級總監(jiān),并任阿肯色中央大學孔子學院咨詢會成員、美國全球多元化基金會董事等。】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