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星級不能一評了之
五星級酒店“清潔門”事件尚未平息,舉報者“花總”卻已遭多家酒店“報復”。在最近一次采訪中,“花總”直言隨著事態發展,他已被一些酒店拉進“黑名單”。
一塊浴巾“一抹到底”,已讓公眾難以接受,而酒店方非但不思悔改,還上演了一出“前腳甩鍋、后腳‘封殺’”的戲碼,無疑更讓人憤慨。如果說此前的道歉聲明是在百般卸責,那么這“后手”的性質就更加惡劣了。不想著如何消除隱患死角,而是想著怎么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高高在上、唯利是圖的傲慢可見一斑。
這不是高端酒店第一次出事兒了。近些年來,“用潔廁液洗水壺”“用臟浴巾擦杯子”“浴袍兜里現拆封感冒藥”等亂象時常見諸媒體,以至于有網友調侃,即使入住五星級酒店,為了安全衛生也要“自帶七件套”。事實說明,此番“清潔門”不是偶發,更非個例,而是整個行業存在的顯性漏洞。可問題恰恰在于,為何屢次三番“中招”,都沒有換來酒店的反思整改?這背后其實就是“擺平思維”作祟。出了問題,先是諉過于人地否定問題、掩耳盜鈴地回避問題,背地里再給舉報者顏色看。自以為“擺平就是水平”,殊不知“言能聽,道乃進”。病根不除,問題也只是隱藏在冰山之下,“休眠火山”早晚有再次爆發的時候。
眼下,爆料視頻中涉及的某酒店已被立案調查,但2000元以下的罰款標準卻引來網友一致“吐槽”。既然“五星”沒能成為酒店衛生的品質保障,罰金也顯得隔靴搔癢、無足輕重,那么倒不如發揮“摘星”“降級”的威懾作用。要看到,不少星級酒店其實是“表面光”。硬件看著氣派,軟件卻跟不上;星級評定上去了,服務管理水平卻被落下了;外表瞅著窗明幾凈,背地實則臟亂不堪。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明晰酒店星級評定標準,不能只看“金玉其外”,更要注意有沒有“表里如一”;不能對“星級”一評了之,而要進行動態跟蹤、全程監管。
衛生亂象頻出,單靠酒店自律顯然不靠譜。這就要求外部監管必須及時跟進,該罰款的罰款,該“摘星”的“摘星”,企業有痛感、有忌憚,才會有重視消費者權益的自覺。
(姜忠奇/撰文 琚理/漫畫)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