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炁”字復活古中醫非藥系統 促進中醫藥維系全民健康的作用
您認識“炁”字嗎?它音同“氣”,古代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機能。炁脈,是古代中醫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人體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先秦和西漢時期,有不少論述炁的著作如《 老子》、《列子》、《 莊子》、《 管子》、《鹖冠子 》、《 荀子》、《淮南子 》、《 黃帝內經》等 ,大多是道家著作或與道家有關的著作。
古代中醫認為,人體炁、血、津、液的運行,需要炁來推動;臟腑器官的功能活動,需要炁的濡養得以實現,炁的動力推動津液,在全身沿各個不同路線運行,這樣才使人的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炁脈堵塞或炁脈運行混亂,人就要生病、衰老、死亡。
中醫藥世家第四代傳人劉清源歷經20余年的研究實驗,推出古中醫炁脈調理養生體系,通過疏通經絡(炁脈),排除體毒(泛指毒素),激活人體免疫能力的人體自我修復系統。通過改變“病氣”生成環境,增強炁的運行動力,提高人體免疫力,達到防未病治已病之目的,其調理方法可歸納為洗炁式泡腳、行經式經絡疏通和排毒式行罐“三部曲”。
劉清源說,炁脈體系是調理而非治療,所有的方法不直接作用于病灶,而是綜合調理、辯證施治,通過炁脈的修復功能起作用。當炁脈修復系統全面啟動時,很多疾病將不治而愈。這如同種莊稼,把貧瘠的土壤改造變得肥沃了,就能種出好莊稼。“古中醫炁脈調理本質上是一門經驗科學和實用科學,同時是不用內服藥的手法系統,因而沒有副作用。”
近年來,為弘揚古中醫炁脈調理健康養生文化,劉清源以利于深入研究建構古中醫炁脈調理科學體系,加快培養古中醫炁脈調理師,更好地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復活瀕于失傳的古中醫非藥手法系統,促進中醫藥在維系全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