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088.34億元 盈利增速仍面臨下行壓力
今日,農業銀行召開2020年中期業績發布會。截至6月末,農業銀行總資產規模達26.4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吸收存款余額達20.3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0%;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達14.5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9%。
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在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新冠疫情疊加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各種風險明顯增多。面對各種嚴峻挑戰,農業銀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業務經營,圍繞“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增強金融服務。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讓利紓困,實現了各項業務的平穩發展。
實現凈利潤1088.34億元 盈利增速仍面臨下行壓力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農業銀行實現營收3391.72億元,同比增長4.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8.34億元,同比下降10.4%。
張青松表示,導致營收增長的驅動因素有這么幾個,一是農行持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資產規模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上半年日均生息資產同比增長了9.8%,其中日均貸款同比增長了11.6%;二是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了2.9%;三是持續推進增效計劃,效率指標得到穩步改善,上半年農行成本收入比24.6%,同比下降了1.1個百分點。
對于拉低盈利增長的因素,張青松認為,一是凈息差是處于下行通道,其中貸款收息率、投資收息率分別下降了8個BP和12個BP;二是加大了撥備的計提,上半年農業銀行信用減值損失990億元,同比增長34.9%。
張青松指出,從短期來看,在不斷復雜的外部環境、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農行盈利增速不可避免面臨下行壓力。他表示,農行將持續降本增效,努力保證營業收入、撥備前利潤等財務指標穩健增長,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主動前瞻增加撥備計提,確保業務的整體平穩,確保農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不良貸款率1.43% 不良貸款認定趨嚴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6月末,農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077.4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05.35億元,不良率1.43%,較上年末微升0.03個百分點。農業銀行上半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991億元,撥備覆蓋率284.97%,較上年末下降3.78個百分點,保持較強的風險抵補能力。
面對不良額和不良率“雙升”,張青松在發布會上表示,農業銀行近年來一直在執行嚴格的貸款分類標準,農行對逾期貸款的風險分類至少下調為關注類,其中逾期20天以上的公司類貸款全部納入了不良。換言之,農行的不良貸款數是大于逾期貸款數。下半年,農行將下大氣力開展精細化管理,努力保持資產質量的基本穩定。
對于不良貸款的前景展望,張青松表示,由于經濟下行在金融領域的反應有一定的時滯,加之宏觀政策短期對沖效應等影響,預計不良貸款的暴露也會出現一定的時間延遲,因此未來農行在不良貸款方面依然面臨一定的反彈壓力。
資本充足率方面,上半年農業銀行成功發行850億元永續債和400億元二級資本債。截至6月末,農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42%、12.60%、10.87%。其中,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較上年末上升0.29個百分點、0.07個百分點。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8661.42億元 普惠金融再上新臺階
張青松在發布會上表示,金融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融的關系,服務實體經濟既是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也是防止系統性風險的根本保障。
2020年上半年,農業銀行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小微企業信貸“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的要求,完善工作體制機制,加快產品服務創新,加大考核激勵力度,持續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滿意度。
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8661.42億元,較年初增加2738.35億元,增速46.2%,高于全行貸款增速37.3個百分點;有貸客戶數150.34萬戶,比年初增加39.43萬戶;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較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
疫情發生后,農業銀行繼續大力支持企業紓困解困,針對一些暫時困難的企業,落實應延盡延的政策導向,不抽貸、不斷貸、不壓信貸,綜合運用寬限期+展期+續代+中長期貸款的組合措施,助力企業紓困解困。
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農業銀行累計向1082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新增貸款達到336億元,共為3.6萬戶企業實施臨時性延期保本538億元,為2.1萬戶企業實施臨時性延遲付息25億元。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