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新股破發頻現 打新基金收益創年內新低

2021-11-09 09:21:24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股市新股破發頻現,“新股必賺”神話告破。

統計數據顯示,新的詢價制度改革以來,已有27只新股掛牌上市,從市場上來看,有9只上市首日即破發,比例超過30%。

受此拖累,打新基金產品的收益出現明顯縮水。據興業證券分析師鄭兆磊計算,今年10月,2億元、5億元、10億元規模的打新基金月打新收益分別為0.28%、0.14%、0.07%,均創年內新低。

華南某公募基金人士也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新股破發的情形可能成為常態,未來幾個月的打新收益或將繼續下行。

打新基金收益創年內新低

科創板成立以來,參與注冊制新股網下打新往往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一批打新基金因此涌現。

統計顯示,截至9月底,今年雙創板塊共有271只個股上市,以首日成交均價來衡量,首日漲幅在18%-1412%之間,均錄得正收益。

但是,詢價機制的改革加快了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進程,伴隨著新股發行價中樞提升,賺取一、二級市場價差不再是無風險收益。

10月22日,中自科技出現首日“破發”。自此后截至11月5日,上市的新股中9只出現首日破發,破發的個股首日漲跌幅在-0.61%到-27.27%之間。打新基金的收益也隨之縮水。

招商證券研報統計顯示,在2億元賬戶規模下,A類投資者1月至9月參與科創板打新的平均收益率為1.14%,10月急轉直下告負,為-0.08%;1月至9月參與創業板打新的平均收益率為0.76%,10月的打新收益率僅為0.24%。

不僅如此,隨著多只新股上市破發,投資者認購熱度有所下降。11月3日,強瑞技術(301128.SZ)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其中,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50.91萬股,未繳款認購金額為1518.14萬元,棄購部分占總發行規模的比例達2.76%,刷新了近10年來A股新股棄購占比。

“觀察10月22日后發行上市的股票估值相對較高,大部分都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估值較高或許是新股首日破發的最直接因素?!睒I內人士表示,未來將會是一個繼續博弈的過程,新股定價將會趨于理性,網下打新的回報會較之前打新收益有明顯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打新收益是市場上眾多“固收+”基金、指數增強基金的重要收益來源,而隨著打新確定性收益的顯著下降,這兩類產品的收益率也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不過,上述華南公募基金人士認為,未來投資人需要適當降低打新基金的收益預期,同時關注打新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譬如對上市公司的研究能力、定價能力等。

打新基金高配的五大行業將受影響

有市場人士指出,“逢新必打”策略失效后,部分研究能力較弱的打新基金可能退出市場。

自科創板開市以來,注冊制的新股發行帶動了一批打新基金的興起,以往的打新策略往往可以“逢新必打”,打新對于規模2億左右的基金收益增厚明顯,近2年可達年化10%以上。

隨著新股接連破發,打新基金撤離會帶來部分配置資金撤離。

由于打新基金需要配置底倉(一般滬市深市各配置至少6000萬元的股票),打新底倉以表現穩健、長期績優的股票為主。興業證券分析師鄭兆磊通過觀察,推測五個行業可能受到打新基金退出的影響。

“篩選了權益資產規模在1.2億到3億之間,且新股獲配比例較高的基金。”鄭兆磊篩選出“打新基金”共計519 只,第三季度這些基金的重倉股信息行業占比最高的5個行業為食品飲料、醫藥、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他認為如果部分打新基金退出市場,這些行業或將承壓。

也有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純粹追求打新收益的資金較少,對市場影響有限,因為對于大多數基金經理而言,打新收益只是基金組合收益中很小的一部分。

深圳某公募人士表示,打新可以增強收益,但“固收+”基金的理念是追求長期絕對收益的理念,打新只是一段時間的策略,不可能長期維持較高的超額回報,長期絕對收益更多還是要靠股債的資產配置,以及權益倉位控制及選股實力。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打新“躺贏”時代結束,短期會導致收益縮水,但從長期來看利好研究實力強的機構投資者,因為研究實力強的二級投資者可以選擇優質企業進行打新,中簽率將會提高,仍然會有可觀收益,競爭優勢也將會明顯突出。

關鍵詞: 新低 新股 收益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