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再拋手兩家公司股權、戰投入股加速推進 中國華融重新起航?

2021-11-18 16:52:31來源:北京商報

中國華融近期動作頻頻。11月17日晚間,中國華融發布公告,擬將持有華融湘江銀行40.53%的股權、華融金融租賃股79.92%的股權,全部對外公開轉讓。與此同時,該公司還披露了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最新進程,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內資股及H股股份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目前已與中信集團、中保投資、中國信達、中國人壽及工銀投資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

在分析人士看來,對于“大病初愈”的中國華融來說,發行內資股、H股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能夠補充流動性增強資本實力促進業務發展;另一方面出售非主業業務、降負債,能夠實現回血輕裝上陣,以穩固AMC行業地位,增強持續經營能力。

加速出清非主業

中國華融加速出清非主業資產又有新進展。根據中國華融11月17日發布公告,按照監管機構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該公司擬啟動華融湘江銀行、華融金融租賃股權轉讓項目立項。此次股權轉讓將采取公開方式,中國華融擬將持有華融湘江銀行40.53%的股權、合計31.41億股股份,華融金融租賃79.92%的股權,共47.37億股股份全部轉讓出清。

除了擬轉讓華融湘江銀行、華融金融租賃外,中國華融也在加速出清其他資產。6月29日,中國華融宣布擬出售華融交易中心79.6%的股權;8月2日,宣布擬將華融消費金融70%的股權進行轉讓,并對華融信托實施股權重組;一個月后,其再發布公告擬將華融證券71.99%股權對外公開轉讓。截至目前,擬宣布出售的資產中,華融交易中心已確立受讓方為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華融消費金融和華融證券已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轉讓。

按照中國華融的股權架構圖,該公司業務可以分為牌照類金融板塊、非牌照類金融板塊和房地產板塊。華融湘江銀行、華融金融租賃、華融消費金融、華融證券、華融信托均屬于牌照類金融板塊。此外,該公司還有屬于房地產板塊的華融寶業以及非牌照類金融的華融資本、華融國際、華融匯通、華融融德等。

對于持續轉讓金融牌照類子公司,11月18日記者從中國華融處獲悉,本次轉讓華融金融租賃及華融湘江銀行股權以及此前已披露的轉讓安排,是落實監管要求的具體舉措,是穩步推進機構“瘦身”、優化業務布局、全面聚焦主責主業的正常股權轉讓行為。公司出售金融子公司股權,有利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在優化不良資產主業資源配置、鞏固公司主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地位方面將起到積極作用。有關金融子公司股權轉讓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后續如有進一步進展,將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近年來,在監管部門“回歸本源、聚焦主業”的指導下,各家AMC均展開了剝離非主業業務的行動。除中國華融外,此前,四大AMC中的中國信達完成了對幸福人壽股權的轉讓、中國長城及其子公司也計劃轉讓了長生人壽合計70%股權。

談及中國華融“瘦身”的意義,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認為,近年來,我國不良資產規模持續上升,市場對于資產處置需求巨大,商業銀行、外資資產管理公司、民營機構也開始加入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的隊伍。隨著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對于傳統四大AMC來說此時沒有比聚焦主業、強化主業經營能力,能實際給AMC帶來更大效益的方式。而對于大病初愈的中國華融來說,面對目前復雜的市場環境,出清非主業業務獲取更多的流動性就顯得更為重要,一方面發行債券、發行內資股、H股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能夠補充流動性增強資本實力促進業務發展,另一方面,出售非主業業務降負債自我回血輕裝上陣,以穩固AMC行業地位,增強持續經營能力。

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王劍輝也認為,中國華融出清非主業業務線一方面是符合監管要求的戰略性舉措,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回歸主業業務也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資管業務是未來金融市場的朝陽產業,增長空間較大,聚焦核心業務才能在未來行業發展中占據有利地位。

聚焦主業前景如何

加速出清非主業業務、實現“瘦身”的同時,中國華融在主業發展方面也有所行動。

根據11月17日公告,中國華融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內資股及H股股份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按照發行方案,中國華融擬發行內資股392.16億股,發行H股19.61億股,發行總規模411.77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420億元。內資股發行對象為中信集團、中保投資(在中保融信基金完成工商注冊之前,代為辦理協議簽署等相關事宜)、中國信達、工銀投資。其中,中信集團認購不超過188.24億股、中保融信基金認購不超過145.10億股、中國信達認購不超過39.22億股、工銀投資認購不超過19.61億股。H股發行對象為該公司原有股東中國人壽,認購不超過19.61億股。

中國華融表示,中信集團、中保融信基金為本次發行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均不超過30%,不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化,中國信達、工銀投資為財務性投資。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和2021年6月,中國華融資本充足率分別為4.16%和6.32%,遠低于12.5%以上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中國華融表示,本次發行后,公司資本充足率可滿足監管要求。記者注意到,在資本補充方面,除此次發行內資股、H股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外,該公司也于11月16日獲批發行不超過700億元金融債券,用于不良資產收購及處置、債轉股等主營業務。

對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意義,中國華融表示,除能及時補充資本外,還將與戰略投資者展開業務合作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此外,還有助于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提升公司市場地位和品牌形象。而中國華融董事長王占峰曾透露,除已與中國華融簽訂框架協議的5家擬引進戰略投資者外,公司將繼續跟有意向的投資者進一步溝通、對接,未來可能還會有新的戰略投資者加入,這些都是未來新華融建設的良好基礎。

回歸主業后,中國華融將如何發展?中國華融總裁梁強曾表示,未來,華融將深耕“大不良”領域,統籌推進主營業務轉型升級。既要做好傳統不良資產一級批發市場、二級零售市場的參與者,更要瞄準困境資產、特殊機遇投資市場的整合者角色。同時,還要加強渠道建設,深度挖掘、培育符合大不良業務的長期穩定的客戶群、生態圈、朋友圈,并加強信用修復過程中業務策略的捕捉和價值挖掘過程中業務策略的調整,在價差、利差傳統的兩差收益基礎上努力探索增加管理費收入、服務費收入、彈性收益和超額收益。此外,還將升級產品服務,實現從單一產品向組合解決方案的轉變。

“回歸主業,引入戰投后作為行業頭部公司的中國華融未來的發展前景可期,行業地位或得以穩固。當下資產管理公司都在加強管理效率,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資產管理公司收縮戰線聚焦主業,業務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升,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進一步拉升了行業門檻,后續行業盈利水平有望提升,但是行業分化會加劇。經濟下行期,特別是疫情帶來影響,給資產管理行業整體的業務機會都提供了新的空間,行業面臨著資產價格的重構,資管公司買入資產價格就需要更多的考量,這里面也就存在結構性機會。”廖鶴凱說道。

關鍵詞: 80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