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第二批集中供地全面收官!657宗地攬金超6440億元

2021-11-22 16:52:57來源:中房網

隨著11月19日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土拍結束,22城第二批集中供地已全面收官。相較于首批集中供地的火熱,第二批集中供地經歷了“暫停”、“重啟”后,熱度顯著下降,底價成交、終止出讓、流拍等現象屢見不鮮。

分析人士認為,土地市場遇冷的背后,反映的是房企拿地能力和拿地意愿雙降。自“三道紅線”新規出臺以來,房地產金融監管不斷強化,房企資金壓力不斷加大。部分城市要求房企必須用自有資金購地并嚴查資金來源,更是進一步限制了房企的拿地能力。另一方面,“限價”“限售”“限貸”等政策層出不窮,導致房企銷售承壓,抑制了房企的拿地意愿。

657宗地攬金超644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2城第二批集中供地總計成交住宅用地(含綜合用地)約657宗地塊,土地出讓金總額6441.43億元,綜合溢價率不足4%。

此前在22城第一批集中供地中,土地掛牌數量918宗,總計成交住宅用地(含綜合用地)約861宗,土地出讓金總額10705.07億元,綜合溢價率達到15%。

整體來看,在第二批集中供地掛牌數量超過首批集中供地掛牌數量的情況下,無論是土地成交數量還是成交金額,都遠低于首批集中供地,而整體土拍溢價率更是降低了7成多,土地市場降溫明顯。

流拍、終止出讓現象頻現,土地溢價率走低

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流拍、終止出讓、低溢價似乎成為了市場的“高頻詞匯”,就連北京、上海、杭州等在首批集中供地中表現突出的熱點城市也不例外。

如杭州,作為首批集中供地土地成交金額的“大戶”,其首批集中供地的57宗地塊全部成交,溢價率達26%;而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總計掛牌31宗地塊,其中7宗地塊終止出讓、10宗地塊流拍,最終僅成交14宗地塊,較首批成交地塊數量下降75%;而土地成交平均溢價率僅為4.59%,較首批平均溢價率下降8成多。

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原計劃供應的43宗土地,僅11宗走到了現場競價環節,除1宗地采用招標出讓早就定下歸屬以外,直到競買截止日,仍有26宗地塊無人問津。在截止日當晚,北京宣布26宗地塊延期出讓,占總出讓地塊的60.47%。而總計16宗接到有效競買申請的地塊中,有5宗因僅有一家房企,最終以底價130.48億元成交。溢價率方面,北京第二次集中供地溢價率約4.2%,較首批集中供地的7.1%溢價率減少了2.9%。

在上海也同樣出現了終止出讓、多宗地塊底價成交的情況。10月8日,距離正式土拍還有3天,上海就叫停了7宗地塊出讓,截至10月14日第二批集中供地收官,41宗地塊成交總價約538.38億元,平均溢價率3.35%;其中,18宗普通商品房地塊有9宗地塊底價成交。再如廣州,第二批集中供地48宗地塊僅成交23宗,超過半數土地未能成功出讓,尤其是第二天24宗土地只成交7宗,甚至番禺大石和黃埔開蘿大道兩個熱區地塊也無人問津。

還有鄭州,其原計劃出讓15宗地塊,但就在前一日,鄭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終止4宗地塊的出讓,成交的11宗地塊有10塊以底價成交;青島第二批集中供地共推出87宗地,其中11宗塊地終止出讓,成交的76宗地塊中72宗地以底價成交;天津共推出61宗地塊,其中19宗地停牌,流拍2宗,31宗底價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集中供地中以43%溢價率位居第一的重慶,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整體溢價率僅為0.02%;而以32%溢價率位居第二的濟南,第二批集中供地的76宗地塊全部底價成交,溢價率為0;長沙出讓的10宗地塊也全部底價成交,溢價率為0。這與首批集中供地中“熔斷”“搖號”等火爆情形大相徑庭。

國企、央企漸成拿地主力

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民營房企的參拍積極性較首批集中供地有所降低,地方國企和央企的表現則相對突出。

如在青島的第二批集中土拍中,中國金茂成為了土拍的最大贏家,拿地數量最多,共計8宗,其中5宗為中國金茂與海爾地產聯合體競得,其貢獻的土地出讓金也最多,合計約35億元。此外,中鐵建、華潤、萬科、保利發展等房企均有落子,其中萬科聯合體斬獲3宗地,中鐵建競得2宗地,卓越聯合建安拿下2宗地,保利和每日置業聯合體收獲2宗地。與此同時,上海證券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碧桂園、融創中國、旭輝控股集團等民營房企拿地積極性不及首批集中供地,融創中國僅在青島拿下2宗土地,與首批集中供地收獲52宗土地相比大幅下滑。

在天津第二批集中供地中,中鐵豪攬6宗濱海新區地塊成為拿地最多的企業,中海地產則競得紅橋鈴鐺閣、河西安江里以及和平區多倫道地塊。

廈門、福州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在廈門,本地國企建發以成交金額101億元排名第一,中海以62億元排在第二,保利以50億元排在第三;在福州,保利以17.13億元排在拿地金額首位,福州建工以16.16億元排在第二。

而11月剛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的鄭州、寧波也延續了上述“規律”,從拿地情況來看,依舊是央企、國企表現較為突出。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央企、國企在集中供地土拍中成為主力軍在意料之中,現在整體市場的融資環境收緊,而央企國企相對融資利率要更低。特別最近一年來,部分規模房企陷入債務危機,讓民營房企的高負債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不得不減少拿地。相比之下央國企的負債率比較低,還有借貸的空間。

中信證券的一位分析師同時指出,地方性國企在土地出讓明顯偏冷時能起到半市場化拿地托底的作用。

總體而言,不同于首批集中供地中的土拍競爭激烈、城市間冷熱度分化明顯等特點,第二批集中供地整體遇冷,而土地市場變冷的背后,既有企業資金面緊張、整體銷售下行的短期因素,也有房企逐漸放棄“以高杠桿博高周轉”行為的長期因素。

目前,22城的第三批集中供地也已陸續展開,這也是今年最后一次集中供地,在房企融資難出現緩解、地方下調拍地門檻等積極信號推動下,第三批集中供地的地塊數量、拍賣規則、市場熱度等又會有哪些變化?有待觀察。

關鍵詞: 億元 第二批 收官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