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雙碳”轉型需應對戰略不清晰等挑戰 如何主動打造差異化優勢

2023-03-27 08:56:06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我國“雙碳”目標提出兩年多來,金融監管部門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和標準,金融機構也積極擁抱綠色金融。


(資料圖)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截至2022三季度末,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26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位。

“中國綠色金融已經進入碳中和的綠色金融矩陣發展階段,呈現出綠色信貸向碳信貸聚焦、綠色債券碳中和化、ESG與碳中和主題融合的發展趨勢。”近日,安永發布的《銀行保險機構碳中和戰略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

《白皮書》同時指出,面對行業和企業的迫切需求,金融機構在“雙碳”轉型方面需要應對戰略不清晰、政策標準不統一、數據獲取難度高等挑戰。“通過提前布局及轉型調整,金融機構仍然可以在變化的環境中做出及時響應,主動打造差異化優勢,把握發展機遇。”

“現在的金融機構工作真的很難,我們不僅需要了解水平層面的金融知識,也需要了解垂直的行業知識,特別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對技術的不了解一定不會使你達到一個全面審慎的金融風險的管理的結果,所以金融機構既要在金融方面積累自己的人才和知識儲備,同時還要在技術端不斷地加厚人才儲備和知識積累。”交通銀行行長劉珺日前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表示。

“雙碳”轉型挑戰

據機構測算,為達到2060年“碳中和”目標,中國未來每年綠色金融需求達到8萬億元-11萬億元,目前仍存在較大的缺口。

“實體經濟面臨‘雙碳’轉型的迫切需求,金融機構必然要及時響應、做出相應的戰略及業務調整。無論是行業的‘雙碳’轉型還是低碳技術的發展都需要大量資金。而當前企業能夠獲得的轉型資金支持遠遠不夠,需要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揮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金,支持‘雙碳’轉型。”安永金融戰略與交易咨詢亞太區負責合伙人趙曉京表示。

《白皮書》則指出,面對行業和企業的迫切需求,金融機構在“雙碳”轉型方面需要應對戰略不清晰、政策標準不統一、數據獲取難度高等挑戰。

趙曉京認為,在應對“雙碳”轉型趨勢時,金融機構應關注三個重點方面:一是主動戰略布局,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保證“雙碳”轉型目標制定科學合理,轉型方法恰當有效;二是注重加強風險管理,“雙碳”政策造成實體經濟風險變化,金融機構面臨風險疊加,需要主動拓展風險管理體系,開展壓力測試,加強風險預測及應對能力;三是積極探索金融科技與創新,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等金融科技與創新,在進行“雙碳”轉型時努力探索創新解決方案。

在安永-博智隆金融服務業戰略合伙人王尊看來,面對“雙碳”轉型,金融機構首先要做好科學的“雙碳”戰略布局,銀行保險機構首先需要明確認識到,金融機構的綠色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轉型過程涉及日常經營及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為了有效應對綠色變革,制定科學合理的‘雙碳’戰略是金融機構必須走好的第一步,只有基于清晰的政策理解及現狀認知,合理設定自身的‘雙碳’目標,統籌考慮,堅持目標導向,選擇相應的落地舉措,并匹配必要的落地保障機制,才能保證金融機構‘雙碳’轉型的方向正確、安排合理、效果明確。”

“相比其他業務轉型,‘雙碳’轉型工作的特殊性之一,是對減碳、綠色、碳排放等專業知識的需要。現有金融機構的轉型戰略制定團隊往往缺乏這方面的能力,需要依靠外部專家的補充。”王尊認為,因此必要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尋求第三方機構的支持和合作。

安永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李菁還表示,對于大部分金融機構而言,全面、準確、高效的碳數據核算與披露是難點,迫切需要專業的碳排放管理工具,保障機構穩健合規運營。

據了解,針對金融機構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面臨的難點,《白皮書》希望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戰略分析框架和思路,以此協助金融機構制定全面科學的轉型戰略以及落地方案。

“雙碳”政策趨勢

針對“雙碳”領域的政策趨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沈吉認為,未來我國金融領域的“雙碳”轉型政策制定,將主要采取“創造增量”和“改造存量”兩個核心思路:一方面通過傳統綠色金融,支持綠色企業和項目,不斷創造增量市場;另一方面,通過轉型金融,針對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行業提供轉型資金,改造現有存量。

“未來我國將在這兩個方向上不斷細化金融領域的政策標準,為金融機構‘雙碳’轉型提出更高要求。金融機構有必有及時跟進政策變化,提前制定應對策略。”沈吉表示。

以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為例,碳減排支持工具由央行聯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創設,明確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個重點減碳領域;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由央行聯合發改委、能源局創設,明確支持煤的大規模清潔生產、清潔燃燒技術運用等七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領域,以及支持煤炭開發利用和增強煤炭儲備能力。目前,兩項工具實施的截止時間分別為2024年底、2023年底。

據劉珺介紹,目前綠色金融主要投向新能源領域,對于鋼鐵、化工等傳統行業的低碳轉型支持相對不足,金融資源尚不能完全覆蓋到這些真正的綠色低碳項目。“結構性貨幣政策已注意到這點,在碳排放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支持工具方面,對納入機制的項目應用也強調了對傳統能源轉型技術創新運用的政策支持,這是可喜的進步。”

責任編輯:韓希宇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