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建設“鄉里中心”打造基層治理堅強陣地

2023-06-07 16:18:51來源:個人圖書館-上帝也有煩惱

2022年以來,洛陽市針對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功能不完善、服務方式“機關化”、群眾參與度和獲得感不強等問題,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舉措新抓手,對農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完善提升,打造融合各類服務的“鄉里中心”,成為群眾愿去想去的服務中心、活動中心、交流中心,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市3136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中已建成“鄉里中心”1756個、占比56%,年底前可實現除少數偏遠行政村外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鄉里中心”。


【資料圖】

一、抓功能完善,著力打造便民服務總平臺

堅持以“鄉里中心”建設為抓手,打造融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層治理和服務平臺。

一是增強服務功能。以“鄉里中心”為載體,整合便民服務、文明實踐、技能培訓、日間照料、托幼、衛生健康、農村綜合服務等7項基本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增加電商直播、旅游服務等特色服務,構建“7+N”服務體系。

二是優化服務方式。扎實開展送戲、送醫、送教下鄉等活動,著力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完善服務信息公開機制,建立服務事項清單、一周活動預告等制度,及時向群眾公開服務事項和活動安排等,方便群眾參與,并接受群眾監督。

三是拓展服務范圍。聚焦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小事”,實施幫就醫、幫咨詢、幫購物、幫打掃、幫跑腿等“五幫”行動,以更加便民惠民的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二、抓布局優化,著力推動服務群眾高質量

根據農村人口集聚程度,選擇人口集聚的村和居住分散地區的中心村布局“鄉里中心”。

一是優化空間布局。按照“辦公面積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原則,著力壓減“鄉里中心”辦公區域、擴大服務區域,不設村干部辦公室和專門的辦公場所,除小部分兼具服務和集中辦公功能的區域外,其余場地均用于服務黨員和群眾,既實現有限空間內服務功能最大化,又有效促進村干部走出辦公室到群眾中開展工作。

二是實施“親民化”改造。開展“拆窗口”“去柜臺”行動,變隔離式、行政化的窗口柜臺為開放式、無障礙的交流服務空間,面對面、零距離服務群眾。

三是促進功能融合。采取“一室多用”“錯時使用”等方式,充分利用現有場地拓展服務項目、完善服務功能,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在有限空間內為群眾提供更多優質服務。對部分面積過小、影響功能發揮的“鄉里中心”,通過利用閑置用房等集體物業、整合周邊文化廣場和農家書屋等場地,因地制宜實施改擴建,為建設“鄉里中心”提供支撐。

三、抓組織建設,著力形成基層治理新紐帶

圍繞有效組織動員群眾,依托“鄉里中心”,建強群眾自治組織、自樂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等“三自”組織,將黨組織的領導嵌入其中,發揮“三自”組織動員和凝聚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一是推動“三自”組織規范發展。依托村民議事廳、鄉風文明評議工作站、綜治中心、鄉賢會客廳等平臺,組建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倡導向上向善的鄉風民俗。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廣場、技能培訓中心等平臺,培育孵化文藝、體育、科技等群眾自樂組織,開展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占領農村文化生活主陣地。依托志愿者服務站、志愿服務崗位等平臺,建立志愿服務組織,倡導助人為樂、和衷共濟的美德良行。

二是強化黨組織嵌入式領導。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和活動方式,鼓勵黨員干部尤其是兩委班子成員發揮各自優勢參加“三自”組織,視情況將黨小組嵌入“三自”組織,吸納致富能手、返鄉鄉賢特別是年輕人加入“三自”組織,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三自”組織健康發展,更好把群眾凝聚在黨的周圍。

三是發揮“三自”組織治理功能。依托“三自”組織,常態化開展村內大事協商、矛盾糾紛調解、道德模范評選等自治活動,開展扶弱濟困、環保清潔、治安維穩等志愿服務活動,推動村民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四、抓機制創新,著力實現工作運行長效化

堅持以機制創新破瓶頸、強保障,確保“鄉里中心”長效運行。

一是深化放權賦能。縣鄉村三級聯動,將部分行政服務事項委托“鄉里中心”辦理,實現土地經營權流轉、黨團組織關系接轉等業務辦理不出村;對不能在村辦理的業務,建立代辦幫辦制度,由村支書為第一責任人、村干部擔任代辦員,實行定期受理、服務承諾、限時辦結,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二是推動資源下沉。建立健全縣級干部包鄉聯村、鄉鎮干部普遍直接聯系群眾等制度,鄉鎮工作人員按照“人隨事走”原則入村辦理下放業務,推動人向基層走;通過財政撥款、黨費返還、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鄉里中心”建設運行,推動錢向基層投;組織行業部門圍繞活動場所、服務設施、經費保障、人才服務等方面出臺具體支持政策,推動政策向基層傾斜。

三是創新運營模式。在日間照料、托幼服務、技能培訓、便民超市和電商物流等領域,運用市場手段引入專業機構或發動鄉賢參與運營,探索“公建民營”“場地換服務”“收益共享”等“公益+市場化”運營模式,以經營性收入彌補公益性支出,既讓群眾享受到更多質優價廉的服務,又減輕“鄉里中心”日常運行經濟壓力。

四是建立激勵機制。把“鄉里中心”建設作為“五星支部”創建重要考核內容,將工作成效與資金獎勵、評優評先、干部選用掛鉤,引導基層建好用好“鄉里中心”;對自樂、志愿等群眾組織,通過補助活動經費、提供專業指導、評選優秀社團、志愿服務積分兌換獎品等方式給予支持,推動各類群眾性活動蓬勃開展。

丨來源:省委改革辦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