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賽道的探路青年 90后占了70%以上

2021-05-06 16:59:58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一群男程序員中,扎著馬尾辮的張嵩昊顯得有些“特殊”。日,當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進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公司量子云部辦公室時,26歲的她正熟練地敲擊著鍵盤,旁人眼中復雜晦澀的代碼在她桌前的屏幕里匯聚成一串串程序。

“我主要負責量子計算機和外界用戶的溝通連接,提供云端服務。每天和電腦、代碼打交道,提出技術方案。”張嵩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經過3年多的鍛煉,張嵩昊現在是公司量子云部負責人。

本源量子成立于2017年9月,總部位于合肥高新區,由中國量子信息科學奠基人郭光燦院士與中科大郭國教授聯合創立。公司名寓意“量子技術追溯科技本源”,技術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郭國團隊承擔的國家科技部量子芯片超級973項目。

年來,該公司研發出國內首個工程化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源”、首款國產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本源司南”、6比特與24比特超導量子芯片等,并與晶合科技共建國內首個量子芯片聯合實驗室,在量子計算的賽道上不斷探索。

張嵩昊與量子計算結緣始于4年前。她最初在天津一家軟件公司做程序員。“工作一年多后,我在朋友圈看到本源量子的招聘信息,心底最初那團追逐科研的小火種被點燃了。”張嵩昊說。

2017年,作為家中獨生女的她說服了父母來到合肥追夢。“剛來的時候難題很多。既要學量子計算的原理,還要會驗證計算結果。最終目的是讓用戶、特別是沒有專業背景的人明白量子計算是如何實現的。”

她告訴記者,通常來說,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它與二進制經典計算模式不同,它能夠實現計算狀態的同步疊加,算力強大、速度快。

為此,科技攻關道路上,張嵩昊和團隊埋頭學高等數學知識,了解矩陣算法、編程語言,并且努力開發新功能,將量子計算落地應用。

“現在做量子計算,可以類比于上世紀60年代研發計算機,那時的計算機只是單純的計算工具,系統、軟件都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張嵩昊感慨,目前,團隊朝著既定方向努力,大家覺得自己是量子計算領域的“先驅者”,成就感十足。

年來,量子計算研究進展迅速,但國內產業發展卻剛剛起步,該研究涉及物理、機械、軟件等多學科,需要融合協作。

本源量子創始人之一的90后孔偉成從事量子科研多年。他意識到,除了科研和原始創新,聚集各行業的工匠型人才共同研究、將量子計算機系統落地應用才是行業出路。

“何為量子計算機?當某個裝置處理的是量子信息、運行的是量子算法時,它就是量子計算機。在特定的應用領域下,與量子計算機相比,傳統的計算機就像‘算盤一樣慢’。”孔偉成說。

他坦言,缺乏工程師和技術團隊是創業路上最大的困難,“沒有足夠的人才,很多事情只能選擇以后再想”。

年來,合肥市和高新區大力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2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落戶,形成產業集聚,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落戶于此。

目前,本源量子百余名員工中,90后占了70%以上。研發人員占比超四分之三,越來越多的青春動能在此匯聚。

今年2月,本源量子團隊發布首款國產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本源司南”,實現量子資源系統化管理、量子計算任務并行化執行、量子芯片自動化校準等全新功能。

“希望能為國家搶到更多量子計算核心專利,讓中國能在全球量子計算科研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郭國教授說,研究量子計算就像用“一個個原子壘起一座金字塔”,但大家堅信,量子計算最終一定能服務于人類衣、食、住、行、醫等方面,改變人類生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實生 汪傲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知兵

關鍵詞:量子計算 賽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