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科學家發現細菌活性物質自組織新路徑 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自然》

2021-02-07 14:25:18來源:《中國科學報》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吳藝林研究組與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哈佛大學等機構學者首次在實驗上證實材料的流變質可以控制活物質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自組織。2月4日,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自然》。

物質是由自驅動單元組成、能夠局部消耗能量產生運動的物質系統,包括從細胞到動物的所有生命體,以及人工合成的自驅動物質等。活物質系統內部自發由無序變為有序,大量分子或單元按一定規律運動的過程被稱為自組織。例如,魚、鳥、細菌等個體在一定條件下通過自組織形成群集、渦旋、螺旋等集體運動。

“你可以把運動的細菌想象成小球,每個小球都能控制自己的運動。個體運動雜亂無章,但將所有小球聚集起來,在其周圍環境中加上粘彈材料后,我們發現所有小球會突然間大致有序地朝一個方向運動。”論文通訊作者、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吳藝林告訴《中國科學報》,以往控制活物質時空自組織需要利用基因工程產生個體間復雜的交互作用,而此項研究首次提供了一種簡單原理,通過調節流體粘彈就可以同時控制細菌活物質的時空自組織。

“我們利用分子量比較高的大腸桿菌DNA調控細菌懸浮液的粘彈,然后在顯微鏡下發現了令人驚嘆的現象。”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研究生劉松說。

研究人員表示,當DNA濃度被稀釋后,細菌懸浮液呈無序狀態,細胞集體以瞬態漩渦或射流的形式進行幾十微米的小規模運動;而當DNA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細菌活液體在空間上自組織成有序的定向運動,并形成毫米尺度的巨型渦旋,在空間上可達千倍細菌尺度。進一步調整細菌活物質的粘彈后,巨型渦旋發生了反向旋轉,呈現周期、穩定特征。這些運動并未借助外界指令和壓力,而是自驅動完成。

“實驗發現的自組織渦旋可能為制備新型、可調控的自驅動器件帶來啟發。”吳藝林說,如同動物的動作行為受其神經系統內部時鐘信號發生器的操控,自驅動器件也需要時鐘信號控制運算動作。實驗發現的活流體渦旋與傳動系統耦合時,可作為無須電路元件的“時間信號發生器”發出定時信號,調控微流系統的液體運輸或控制軟體機器人產生動作節奏。(王東麗 李晨陽)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