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肌”材料越拉越強 柔性“外骨骼”問世有望 研發靈感源于“鍛煉生長”過程
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模仿骨骼肌的新型材料可在反復拉伸后變得更強健,未來有望用于制造柔性“機械外骨骼”。研究成果為制造出可長期...
2019-02-12 11:30:55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硅藻的光合膜蛋白結構 適應海水表面快速變化的光環境
2月8日,《科學》雜志發表了中科院植物所沈建仁和匡廷云團隊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他們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硅藻的光合膜蛋白結構。這為研究硅藻的光能捕獲、利用和光保護機...
2019-02-11 16:06:53 -
新設備可將大腦信號直接轉換為可理解、可識別的語音
幾十年的研究表明,當人們說話(甚至想象說話)時,大腦中會出現明顯的活動模式。當我們傾聽某人說話或想象聆聽時,大腦也會出現可識別的信號模式。專家們試圖記錄和解碼...
2019-02-11 15:37:55 -
騎上“共享單車” 貴州軍民融合有了新空間 深度破題軍民融合
從“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到民用產品走出國門,近年來,貴州做好頂層設計,推動“軍轉民”、培育“民參軍”,軍民融合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融入地方、聯創共享...
2019-02-11 15:20:39 -
高鐵成為主力 “科技”帶來順暢 推出“公路鐵路接駁”
隨著高鐵網絡不斷完善,高鐵已經成為春運的主力,據廣鐵集團介紹,今年春運,其管內高鐵運量將達到普鐵運量兩倍。
2019-02-03 10:26:04 -
第四代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驗證裝置通過驗收
第四代光源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預研驗證裝置,于近日在北京通過國家驗收。這表明將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建設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在技術上和裝備制造能力上都是可行的。
2019-02-03 09:58:59 -
去年全國互聯網服務收入漲兩成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數量緩步增長
昨天工信部發布《2018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披露去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9562億元,比上年增長20 3%。
2019-02-02 16:53:04 -
中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 數據回傳正常
該項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克服了深海潛標載荷容積小、供電少和數據量大等困難,改變了以往依賴國外通信衛星的歷史,提高了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2019-02-02 14:51:25 -
“超級元宵月”將現身早春二月天宇
8日,“半人馬座阿爾法流星雨”將率先登場,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在南半球觀測的流星雨。“今年該流星雨極大時,恰逢無月夜,而且此時南半球正值夏季,夜里觀測會很舒服。我...
2019-02-02 10:43:55 -
用大數據審判大數據 高效、便民
2016年,惠水縣法院掛牌成立了大數據審判庭,一舉填補了國內大數據糾紛專業審判的空白。2017年,大數據審判庭獲得了黔南州涉大數據產業方面的一審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轄權限。
2019-02-01 16:41:30 -
科學家計算出超大質量黑洞外流氣體尺度 外流氣體到中心黑洞的距離為數十光年量級
利用此方法,結合美國斯隆數字巡天發布的光譜數據,研究人員首次給出大樣本中近1000個外流氣體的物理性質分布。確定了外流氣體到中心黑洞的距離為數十光年量級,且能量...
2019-02-01 16:31:16 -
預研經費3.2億 世界最亮同步輻射光源建設有了底氣 極亮的大號“顯微鏡”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是前沿基礎科學、工程物理和工程材料等戰略高技術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種極亮的大號“顯微鏡”。目前大陸已有3個同步輻射光源:借助北京正負電子對...
2019-02-01 14:29:14 -
我科學家實現室溫固態可編程量子處理器 避免繁瑣昂貴的硬件重新配置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基于固態自旋體系的可編程量子處
2019-02-01 14:19:34 -
等離子體放電實現低能耗高效滅菌的效果
等離子體放電在氣液接觸面引發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生成各類液相產物。由于其在生物醫學、水體凈化等方面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逐漸被各國研究人員所關注。
2019-02-01 14:15:19 -
腦科學打開生命禁區之窗 或是下代信息技術創新源頭 推動基礎神經信息科學研究
我們將發展類腦學習理論和方法,構建多模態腦影像,高性能計算、類腦芯片,機器人智能實現等類腦智能核心試驗平臺,集成可構建腦功能圖譜的戰略性數據平臺,推動基礎神...
2019-01-31 17:09:16 -
用魔幻光強技術 讓原子量子比特變“乖” 在做多量子比特上潛力非常大
上世紀8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等人提出構想,基于兩個奇特的量子特性——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構建“量子計算”。
2019-01-31 16:23:03 -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成基建投資新增長點 2018年基建投資增長3.8%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9年基礎設施仍然是補短板的重要領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指出,2019年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
2019-01-31 16:10:05 -
工信部:5G終端芯片預計上半年推出 穩定汽車消費
1月29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出臺《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并就此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
2019-01-31 14:26:23 -
取得突破性進展 寧夏東西部科技合作亮劍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據介紹,該相關發明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相關技術成果應用于公司10萬噸 年蛋氨酸生產裝置中后,預期可減少氫氧化鈉消耗7萬噸 年,減少硫酸鈉副產物12萬噸 年,...
2019-01-31 10:39:43 -
國內私有云:混戰后市場格局初定 走本土化路線更易受用戶歡迎
“私有云的核心屬性是專有、可控,這是私有云同公有云、混合云最核心的區別所在。”高海芳表示,2018年中國私有云總體市場規模約為512 4億元,同比增長或超過27%。
2019-01-30 15:48:48 -
人工智能已嵌入通用電氣航空發動機產業全流程
人工智能(AI)是信息化時代進一步發展的新興科技,航空發動機則是傳統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近日,國際發動機領軍企業通用電氣全球副總裁柯林·帕里斯宣稱,人工智能已...
2019-01-30 10:57:58 -
人工智能,“向后看”也很美 突破未來技術奇點的靈感蘊藏在傳統經驗中
正是因為在傳統基礎上的創造,人類的技術創新才能不斷攀登高峰。突破未來技術奇點的靈感,很有可能就蘊藏在不甚起眼的傳統經驗中。
2019-01-29 10:58:18 -
競爭者來了?英國電信“官宣”入華,移動、聯通、電信該緊張嗎 短期內對國內三大運營商影響不大
由于英國電信也沒有獲得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所以BT只能為國內用戶提供互聯網連接的相關服務,而不會提供互聯網內容。
2019-01-28 16:52:03 -
人工智能將給“尋醫問診”帶來哪些改變 讓不發達地區獲得名醫閱片能力
機器人乘坐電梯、開大門,為醫生和病人送去藥物和器械……這不是科幻場景,而是發生在上海兒童醫院的現實場景。近日,上海兒童醫院啟用智能物流機器人,標志著人工智能...
2019-01-28 15:39:24 -
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精彩 感知環境信息、優化行駛路線
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變著世界,影響著你我的生活,許多科幻電影里的橋段已成為現實:可穿戴設備讓衣著更具“未來感”,智慧餐廳里的美食更...
2019-01-28 15: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