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基與ETF充當主線:公募新年發行掀小高潮 債基充當“C位”權益基金居次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月10日,今年以來開始發行的新基金多達44只,較去年同期的36只多出8只,增幅兩成以上。
在數量同比上升的另一面,新發基金結構也出現了很大變化。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開始發行的44只基金中,債券型基金多達21只,占比高達50%;而去年同期發行的36只基金中,債券型基金僅有5只,占比僅為13.89%。
無疑,債券型基金是2019年開年發行小高潮中的絕對主角。不僅如此,由于機構普遍預期2019年債券牛市有望持續,而權益市場仍大概率處于磨底階段,債券類產品有望成為公募2019年全年布局的主線。
此外,另一有望成為2019年機構布局重點的產品是ETF基金,近期多家基金公司表達了繼續做大ETF基金的意愿。尤其2018年散戶在ETF產品中占比的顯著提高,成為觸發公募大力發展ETF的重要因素。
債基與ETF充當主線
據Wind數據統計,2019年1月1日起開始發行的新基金多達44只。從細分類型來看,數量由多至少依次是:11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1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7只短期純債型基金、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3只靈活配置型、2只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3只被動指數型基金、2只QDII和1只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
由上可見,2019年新發債基金總數與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數量之和相當,而2018年初,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新發基金中占據絕大多數。
公募基金公司產品布局風向轉變的背后,與市場環境的變化相關。2018年開年,滬指拉出一波“13連陽”,對權益類產品的發行起到了助推作用;而在經歷了2018年的深度調整以后,今年權益產品明顯受到冷落,被迫“靠邊站”。
與之同時,對2019年債市牛延續的預期以及2018年ETF產品的逆市爆發,令基金公司自然而然轉向。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在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交流2019年產品布局重點時,均大篇幅提及債券型基金以及ETF產品。
平安基金固收投資總監張文平表示,2019年平安基金將重點關注短債基金、中短債基金,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和特定策略基金。“我們預計2019年上半年債券市場環境會比較友好,但如果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建議投資者購買短債基金。這類產品以追求穩健收益為主要目標,進可攻退可守。如果在熊市,短債基金很可能在各類債基中表現最好;如果2019年上半年市場比較好,而下半年是熊市或震蕩市的話,短債基金表現也不會差。整體上2019年短債基金的相對優勢比2018年會更好一些。”
另一“固收大戶”南方基金也提到了2019年債券產品布局計劃。1月9日,南方通利基金經理何康向指出,“與2018年相比,債市投資的性價比雖然已經降低,但2019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基本面仍有利于債市,債基仍有投資價值,不過投資操作難度加大。公司2019年將按產品線規劃布局更多債券類產品,目前階段而言短期理財產品有較大的資金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債券基金經理提及,2019年債券類產品可以適當增加對權益類的投資。
與債券產品相當, 2019年ETF延續火熱的發展勢頭幾乎是大概率事件。2018年,ETF基金資金凈流入增長率打破歷史紀錄。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全年,上證50指數資金凈流入約169億,滬深300指數資金凈流入約405億,中證500指數資金凈流入約296億,創業板資金凈流入311億。其中,南方中證500ETF截至2018年凈流入資金規模高達246億元,居全市場股票ETF榜首。
1月10日,深圳一位公募指數投資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基于ETF的發展勢頭和基金公司競爭格局,今年基金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肯定還是會將這類產品視為發展重點。2018年散戶不僅在ETF的規模占比上還是在具體的戶數上,相較于2017年底都有明顯提高,因此ETF未來肯定會繼續壯大。”
權益類基金退居次位
在債券基金和ETF充當新發基金主角之際,主動權益類產品退居次位。
“當前發行難度很大”,1月10日,華南一位資深公募人士表示,“今年大概率還是個權益產品發行困難的年份,因為市場信心的恢復并不容易。且目前機構對2019年的整體預期多偏謹慎,如果市場持續磨底,資金是不會產生入市意愿的。”
不過,權益基金并未完全讓道。基于當前市場處于估值低位這一確定性事實,不少基金公司選擇“迎難而上”,目前有16家基金公司正在發行主動權益類產品。
金信消費升級擬任基金經理楊仁眉1月10日向記者表示,“雖然市場信心不足,但我們之所以在此時開始這只基金的募集,主要是因為從估值層面來看,2018年以來消費板塊平均跌幅超過20%,板塊個股估值優勢凸顯,長線看,正是分步建倉的較好時機。”
此外,還有基金經理為了提升投資者信心選擇跟投。日前,平安核心優勢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李化松就表示已主動跟投30萬元。李化松認為,2019年整體應該比2018年樂觀一些,預計是比較好的布局時點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弱市之下,明星效應會更為凸顯。日前,陳光明旗下睿遠基金申報的首只公募產品就引發了市場關注。
根據證監會公開材料顯示,睿遠基金上報了一只名為“睿遠成長價值混合”的公募基金,該基金材料已于今年1月8日被證監會接收。不過,該產品最終何時面世,一方面要看產品審批流程,另一方面銀行渠道也會對市場行情作大致判斷。
去年12月,睿遠基金首批專戶產品陸續在基金業協會備案,該系列專戶合計募集上百億資金。從該角度而言,明星基金經理新發產品在弱市之下引發關注之高,也凸顯了市場資金的投資需求雖冷卻并未被泯滅。相反,場外資金的充裕性將使具備明星光環的產品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吸金。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