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個人系”公募已達17家 規模冰火兩重天
圖片來源:證監會官網
繼首家“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泓德基金2015年成立后,境內“個人系”公募基金已經歷了4年多的歷程。
2019年審批速度放緩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10日,已有17家“個人系”公募獲批成立,分別是:泓德基金、匯安基金、鵬揚基金、凱石基金、博道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合煦智遠基金、恒越基金、蜂巢基金、中庚基金、惠升基金、明亞基金、同泰基金、淳厚基金、睿遠基金、博遠基金、達誠基金。
相比2018年,2019年以來,審批速度明顯放緩,僅有“個人系”達誠基金獲批,這也是上半年唯一一家獲批的公募基金公司。從達誠基金申請設立公募基金的相關材料接收開始計算,至最終獲批成立,共歷時21個月。
當前仍有不少正在排隊等候批復。
“個人系”基金公司分化嚴重
多數“個人系”公募的法人或總經理都有多年的行業背景,也都憑借此前名氣被市場所熟知,但這些“個人系”公募的募資規模出現明顯分化。
在今年年初市場大熱的情況下,部分公司募資規模不錯。表現最突出的無疑是“公募大佬”陳光明和傅鵬博聯手創立的睿遠基金,成立后發行的首只公募基金創下一天大賣700億元的記錄,最后比例確認為7.034209%(約14:1),成立規模58.75億元,成為公募基金史上首日認購金額規模最大的權益類基金,同時也刷新了基金配售最低比例。
此外,蜂巢基金今年發行了蜂巢卓睿靈活配置、蜂巢添鑫純債兩只產品,規模分別為4.32億元和33.7億元;中庚基金也發行了中庚小盤價值基金和中庚價值靈動基金,其中中庚小盤價值基金首募規模達到32.66億元。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新公司規模相形見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有兩家“個人系”規模分別為1.46億元和1.00億元,成立兩年來規模低于2億元。此外,也有公司近期公告旗下基金因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面臨清盤風險。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