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大增25.51%,頂流基金經理馮柳、張坤卻虧慘了,海康威視年報超1000字特別提示12大風險

2022-04-16 20:33:03來源:同花順財經

4月16日消息 4月15日晚間,海康威視(002415)公布2021年年度報告。2021年度,海康威視實現營業總收入814.2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35.03億元上漲28.21%;凈利潤達16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3.86億元上漲25.51%。

分產品來看,2021年海康威視的營業收入中,主業產品及服務收入651.46億元,同比增長16.91%,占營業收入的80.01%;建造工程收入40.04億元,同比增長148.03%;智能家居業務收入39.48億元,同比增長35.27%。

分地區來看,2021年海康威視境內營業收入達594.34億元,同比增長29.75%,占比73%;境外營業收入219.85億元,同比增長24.23%,占比27%。

公布2021年年度分紅預案:以94.33億股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9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總額為84.9億元。

本報告期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127.09億元,相比去年去年同期的160.88億元下降21.01%。

2021年研發投入超80億元 研發人員占比近50%

技術創新是海康威視發展的驅動力,上市12年來,海康累計研發投入達到354億。年報顯示,2021年,海康威視研發投入82.52億元,占營收比例提升至10.13%。

2017年到2021年,海康威視的研發占收入比重分別為7.62%、8.99%、9.51%、10.04%、10.13%,研發投入占比逐年提高。

研發人員超過2萬人,占公司總人數近50%。研發人員年齡結構也更加成熟,截至2021年底30歲以下研發人員數量為15388人,同比增長18.87%;30~40 歲研發人員9425人,同比大增28.69%;40歲以上研發人員數量為539,同比增加64.33%。

海康威視稱,因為堅持技術創新,公司在過去20年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未來10年,公司會繼續加大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更好地為客戶創造價值,也才會更好地回報股東。

海康威視持續積累的技術儲備與不斷生長的業務觸角,為創新性的業務開拓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目前創新業務陣營包括螢石網絡、海康機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車電子、海康存儲、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創新業務的良好發展,為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2021年,有5個創新業務的收入超過10億元、凈利潤為正。其中,螢石網絡已經遞交IPO申請;海康機器人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也已披露,相關籌備工作正在推進中。

將業務領域明確定位為“智能物聯AIOT”

海康威視表示,矢志成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將堅定地走下去。年報顯示,公司在海外設有66個銷售分支和服務機構,也在海外設立了3個制造工廠和11個物流中心,在15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

“過去幾年,公司一直承受逆全球化帶來的壓力,一直在做各種努力,以抵消一些負面影響,讓公司的產品能在全球市場為更多客戶提供服務。我們相信,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人類最好的選擇。”在致股東信中,海康威視表示。

海康威視在年報中刷新了公司業務定位,將業務領域明確定位為“智能物聯AIOT”。海康威視表示,智能物聯賽道具有萬億級的市場發展空間,如智慧安防、工業物聯、智能家居等,都是智能物聯的典型行業場景。據悉,海康威視提供的物聯感知技術手段從可見光拓展到毫米波、紅外、X光、聲波等更廣泛的領域,提供的產品從物聯感知設備拓展到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充分融合的智能物聯產品、IT基礎產品、平臺服務產品、數據服務產品和應用服務產品,從事的領域從綜合安防拓展到智能家居、數字化企業、智慧行業和智慧城市。

海康威視表示,智能物聯是一種基礎能力,將掀起席卷眾多行業的技術浪潮,給千行百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智能物聯具有萬億級的市場發展空間。公司從大場景的行業業務切入,在智能物聯相關的支撐技術、軟硬產品、系統能力、業務組織和營銷體系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有信心抓住智能物聯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

頂流基金經理馮柳、張坤虧慘了

公司提示12大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在業績取得高歌猛進的同時,股價卻表現并不理想。截至4月15日收盤,海康威視股價報39.93元/股,總市值3767億元,2022年以來下跌23.68%。

一季報顯示,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為海康威視的第五大、第九大股東,分別持股2.1億股、1.26億股,較2021年末分別增加0.962億股、減少0.01億股。

注意到,海康威視在年報中特別提示12大風險,用超1000字的篇幅提醒投資者特別留意。這12大風險分別為:

1)全球新冠疫情風險:如果疫情導致國內外經濟或經營環境變差,對公司業務的不利影響將相應增大。

2)經濟下行風險: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如果需求恢復緩慢,投資增長乏力,對公司業務開展將產生不利影響。

3)地緣政治環境風險:當前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大大提高,局部熱戰與對峙所引發的經濟、社會影響巨大,公司在沖突所在國家與地區的經營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4)全球經營風險:公司業務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廣泛存在的逆全球化趨勢、經濟波動、債務違約等潛在風險難以消除,公司海外業務的經營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5)供應鏈風險:全球供應體系正在遭受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生產與物流受限、大國科技競爭等多種不利影響沖擊。公司努力做好供應鏈的安排,合理調控庫存,但如果全球供應鏈發生系統性風險,仍可能影響公司的經營能力。

6)法律合規風險:世界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沖擊,商業活動需要遵守的各地法律法規非常復雜,世界各國對數據的監管趨嚴,業務的合規性要求提高,如果公司的法律合規能力無法跟上形勢發展,將給公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7)匯率波動風險:公司在海外市場多個不同幣種的國家和地區開展經營,主要以非人民幣(美元為主)結算,匯率波動會影響銷售、采購以及融資產生的外幣敞口,影響公司的盈利水平。

8)技術更新換代風險: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發展迅猛,技術擴散速度加快。如果不能密切追蹤前沿技術的更新和變化,不能快速實現業務的創新發展,公司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風險將會加大。

9)客戶支付能力下降導致的資金風險:商業環節的流動性受經濟影響較大,公司歷史上的穩健經營積累了一定的現金儲備,融資成本較低,但如果流動性風險增加,會對公司的應收賬款帶來不利影響。

10)內部管理風險:公司經營規模繼續擴大,新產品和新業務不斷增加,員工人數持續增長,內部的管理復雜度大幅度上升,對公司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對公司管理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公司的持續發展將面臨一定風險。

11)網絡安全風險:公司一貫重視并積極采取措施提升產品和系統的安全性能,但是在互聯網應用環境下,仍然可能存在包括計算機病毒、惡意軟件、黑客攻擊等類似情況刻意嘗試損害公司的系統或者產品,造成安全問題。

12)知識產權風險:公司持續保持較大規模研發投入,產出大量技術成果,實施了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但產生知識產權糾紛的風險和遭受知識產權侵害的風險仍然存在。

關鍵詞: 海康威視 基金經理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