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聚焦 > 正文

糟頭肉就是“淋巴肉”?關于肉里的門道,一定要知道

2024-04-03 11:23:18來源:今日熱點網

民以食為天,食以肉為先。

這屆好吃佬們已經離不開肉,人是鐵,肉是鋼,一頓不吃心慌慌。在一次又一次的美拉德反應之下,肉成為了一日疲憊之后的鮮美的口腹慰藉。外加上近幾年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啟的美食紀錄片大潮不斷席卷,幾乎部部、集集都離不開肉,仿佛生活的煙火氣都在那些或濃郁或吱吱冒油的肉里。

不過,恰恰是這些人們日思夜想的“心頭肉”,正在成為“心頭憂”。今年央視315晚會上被曝光的“槽頭肉”就令人感到身心不適,讓人胃里一緊,不免開始擔憂市場上肉的質量與安全。

要知道槽頭肉,并非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在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與“槽頭肉”、“淋巴肉”相關的投訴超過500條。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也屢屢被點名。

被曝光的糟頭肉,被稱為槽頭肉、血脖子肉,也有更多人直接將糟頭肉和淋巴肉劃上等號。糟頭肉是豬頸部與頭部連接部位的肉,屬于豬肉中必須進行嚴格處理的部位,也是豬肉中公認品質差。

之所以槽頭肉會被等同于淋巴肉,是因為槽頭肉這個部位富含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等組織。而淋巴結是動物體內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器官,可以簡單理解為血液的過濾裝置,其作用是把病原微生物都扣留下來,阻止其進入血液循環。

淋巴結較多聚集的槽頭肉,因此往往被認為有較多的“毒性”。但事實上,槽頭肉≠淋巴肉,且槽頭肉并非都不可食用。按照畜禽屠宰操作規程修整過并且經過檢疫合格之后的槽頭肉,雖然口感和形態都不如其他部位的肉,但完全可以食用,也可以售賣和購買。

淋巴結遍布豬的全身,無法徹底摘除。但并不是所有的淋巴結都有毒,病變的淋巴結才有毒。只要是在正規的商超、市場渠道購買肉類或者正規餐廳食用肉類,按照正確的烹飪涮煮方式做熟做好后再使用,就不會有健康危害。

大眾對于淋巴結還有一個誤解,就是有顆粒狀肉就是淋巴肉,但實際不然。比如,帶有筋膜的部分肉品,在加熱后會出現很多顆粒狀的小泡泡。實際上, 相關肉品中的筋遇熱后膨脹,會形成小泡泡。這屬于正常情況,可放心食用。

《生豬屠宰產品品質檢驗規程》(GB/T 17236)規定,對屠宰后的豬必須進行“整修”,整修可視病變淋巴結、摘除腎上腺和殘留甲狀腺等,俗稱“摘三腺”。這意味著,含有病變淋巴結的淋巴肉一般會被屠宰場當作廢料處理,而非在市場中流通。且在我國肉品正式上市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檢疫,以保證舌尖上安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