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原創 > 正文

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 聚焦重要生態環境要素

2021-09-13 08:10:01來源:經濟參考報

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發展迎重磅政策支持。記者12日獲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發布《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聚焦重要生態環境要素,完善分類補償制度。《意見》提出,到2025年,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完備。到2035年,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定型。

《意見》指出,要健全以生態環境要素為實施對象的分類補償制度,綜合考慮生態保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生態保護成效等因素確定補償水,對不同要素的生態保護成本予以適度補償。后續將建立健全分類補償制度,并逐步探索統籌保護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后續生態保護補償,市場機制將進一步發揮作用,多元化補償將加快推進。《意見》指出,要完善市場交易機制。加快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在合理科學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建立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健全以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為基礎的碳排放權抵消機制,將具有生態、社會等多種效益的林業、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領域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生態保護補償市場化融資渠道也將打開。《意見》提出,研究發展基于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建立綠色股票指數,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擴大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范圍,把生態保護補償融資機制與模式創新作為重要試點內容。推廣生態產業鏈金融模式。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符合綠色項目融資特點的綠色信貸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和機構發行綠色債券。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參與生態保護補償。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成長春表示,生態補償是區域間利益調整和合理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有助于推動解決區域間因分工不同帶來的利益失衡問題。

市場化手段能夠讓生態環境消費者的消費成本內部化、制度化,從而有效約束生態環境消費者對生態環境的過度消費。

此外,包括法律、財稅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將加快跟進。《意見》指出,要落實環境保護法、長江保護法以及水、森林、草原、海洋、漁業等方面法律法規。發揮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稅費以及土地、礦產、海洋等自然資源資產收益管理制度的調節作用。繼續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落實節能環保、新能源、生態建設等相關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董戰峰表示,《意見》對生態補償制度建設進行系統設計和統籌謀劃,著力推進建立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之間公合理、均衡有效的關系,把生態環境責任和經濟責任聯動起來,將有效提高相關方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在動力。

責任編輯:孫知兵

相關熱詞: 生態保護 補償機制 設計 法律 生態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