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新冠病毒檢測業務收縮 體外診斷企業亟需培育新的增長點|天天通訊

2023-07-04 09:09:41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華財經上海7月4日電(記者張雪又一家體外診斷公司止步IPO。近日,深交所發布關于終止對廈門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審核的決定。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包括致善生物、聯川生物、中翰生物、碩華生命、雅睿生物等在內的多家體外診斷企業IPO終止。監管方面對這些企業問詢的問題高度相似,即針對體外診斷企業收入的可持續性,特別是在剔除核酸業務后是否有支撐其業績的增長點。

受益于新冠病毒檢測,不少體外診斷企業前兩年實現業績巨幅增長,并選擇沖刺資本市場。然而,行業集采、核心產品價格下調等因素,都為企業持續經營帶來挑戰。


(資料圖)

目前,包括全式金、達科為、沃文特、英科新創、世和基因、凱實生物等在內的體外診斷企業還在審核中。

業績大幅下滑

作為眾多體外診斷受益公司之一,致善生物在2022年9月6日IPO首發申請就獲得通過。然而,鑒于對其核酸檢測收入如何持續的憂慮,時隔近10個月后,深交所決定終止其創業板IPO。

根據披露,致善生物擬募集資金9.3億元,用于分子診斷試劑和分子診斷儀器生產基地建設、儀器研發中心建設、運營管理及服務信息化系統、營銷中心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

致善生物成立于2010年,2014年在新三板股轉系統掛牌,2012年至2016年期間,公司營收從827萬元增長到2777萬元。2020年疫情暴發后,公司業績獲得大幅提升。

2019年至2021年,致善生物分別實現營收9858.22萬元、3.29億元和4.7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85.74萬元、1.02億元和1.14億元。2020年公司營收增長率為234%,凈利潤增長率為1056%;2021年公司營收增長率為383%,凈利潤增長率為1188%。2022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出現下滑,扣非凈利潤亦同比下滑24.76%。

針對有關核酸檢測企業科創板、創業板扎堆上市的情況,2022年11月21日,上交所、深交所明確表示,高度關注涉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堅持從嚴審核,尤其是企業的科創屬性和可持續經營能力。堅守板塊定位,嚴把市場準入關,審慎推進相關企業發行上市工作。

據統計,2019年共有3家體外診斷企業獲批上市,2020年9家,2021年17家,2022年7家。2023年,截至目前僅有艾迪康一家第三方檢驗所在港交所上市。

體外診斷行業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僅限于新冠病毒檢測業務的收縮,集采是另一大行業變量。

2021年,安徽率先將集采靶點落在了帶量采購難度較大的化學發光領域。隨后,體外診斷集采,從化學發光領域滲透到生化肝功、POCT等多個領域。

仍需培育核心競爭力

過去幾年,體外診斷企業在幫助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賺取了巨額利潤。

將大量現金存進銀行,躺賺利息,成為不少行業企業提升安全感與抗風險能力的方式之一。

九安醫療于今年2月宣布:計劃使用17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財,使用30億元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同時,2022年行業營收TOP10的明德生物、東方生物、達安基因、萬孚生物、科華生物也分別宣布計劃使用50億元、30億元、25億元、19.75億元、18億元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資金主要用于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保本型的理財產品或存款類產品。

除了保本型理財,也有企業選擇通過買地蓋樓、建設企業經營用房來抗風險。

例如,圣湘生物投資3.5億元打造上海產業園,寶太生物花費12億元打造廈門POCT產業園,明德生物以10億元打造科技產業園,華大基因4.7億元打造青島健康醫療產業園……

安旭生物、凱普生物等企業則基于自身戰略建設研發中心、運營中心、生產基地,以加速其主業發展。

有的體外診斷企業,選擇投資風險投資機構(VC),以幫助其實施戰略布局。

2022年9月,九安醫療出資3.4億元,投資濟峰資本、元生創投、武岳峰資本、耀途資本、匯芯投資共計5家VC,投資方向主要涵蓋醫療健康,以及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新材料等科技領域。安旭生物宣布以不超過5億元與中傳金控股權投資基金及國瀚投資管理發起設立杭州中傳安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投資處于創業期和成長期的醫藥大健康、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企業或項目。圣湘生物、明德生物、義翹神州等公司均宣布與相關方設立私募股權基金或投資機構,而君聯資本、濟峰資本、元生創投、達晨財智等醫療領域知名投資機構均從相關企業中有所斬獲。

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體外診斷行業的離散制造屬性和碎片化的特點,決定了不同子行業需要的技術和市場積淀迥異,跨越品種和細分領域發展的壁壘是較高的。目前,我國一大批體外診斷企業正在通過投資并購方式布局全產業鏈。國內如要誕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產品線的豐富和不斷更新都是迫切課題;同時并購也是減少無序同質競爭,實現產業整合的重要途徑。在購買技術、花重金打造品牌和渠道后,相關企業還需關注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能力、產品選擇能力、市場打法等綜合性競爭力。

編輯:羅浩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