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深化改革看山東)山東打出改革“組合拳” 尋找高質量發展最優解

2024-08-28 16:42:5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濟南8月28日電(于海濤 李欣 趙曉)隨著山東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勾勒“路線圖”、擘畫“新藍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在山東各領域、各行業徐徐拉開。

山東結合省情打出改革“組合拳”,有針對性地謀劃任務清單,以重點改革突破帶動全局發展,為高質量發展尋找最優解。

牽住經濟體制改革“牛鼻子”

作為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將經濟體制改革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目標直指“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

當下,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等系列經濟體制改革措施,在山東落地生根,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充分涌流。

民營經濟是山東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3年年底,山東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1449.7萬家,中小企業數量超446萬戶。眾多民營企業瞄準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優化升級產業鏈,釋放蓬勃動能。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建設輕量化基地,加快鋁業綠色低碳轉型;濰坊歌爾集團研發中高端虛擬現實產品,競逐元宇宙賽道;濟南圣泉集團創新生物質精煉一體化技術,從秸稈中挖出“綠色產業鏈”……民營企業追“新”逐“綠”的范例,在山東屢見不鮮,經濟大省實現“大象轉身”,前進步伐日漸輕盈。

濟南圣泉集團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從秸稈中提煉出生物質樹脂炭、生物甲醇等系列新能源和新材料產品。(資料圖,圣泉集團供圖)

從2018年掀起新舊動能轉換熱潮,到2022年布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兩場“一脈相通”的改革重塑山東區域發展新動能。今年1月至7月,山東“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增長9.3%,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58%。

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山東將以改革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山東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要完善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體制機制,制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意見和行動計劃,全面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

2023年,山東地區生產總值超9.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0%,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預計“十四五”末有望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守住生態綠色本底

實踐表明,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山東堅持“兩翼”并重,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山東篇章,必須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侯翠榮今年8月初撰文表示。

錨定“爭創美麗中國先行區”目標,山東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美麗山東建設推進機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底色。

走進日照市五蓮縣街頭鎮大洼村,一座座葡萄大棚在群山環抱中躍然而起。“我們這里屬于傳統‘礦區村’,經專業檢測發現,土壤富含硒元素,適合種植優質水果。”大洼村黨支部書記厲建鋒說,2015年,該村與當地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流轉丘陵山地210畝,修復生態環境,發展設施農業。

當地同屬“礦區村”的代吉子村,墊平地面、修整土地、造林復綠,耕耘出面積達400多畝的生態茶園。通過探索“礦區村”生態修復治理新模式,五蓮縣將生態復綠、果林種植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讓“礦區村”結出“生態果”。

在五蓮縣街頭鎮大洼村的溫室大棚里,“陽光玫瑰”沉甸甸地掛滿枝頭。姚瑤 攝

放眼山東,黃河三角洲藍碳跨省“變現”,“全域零碳景區”打造“生態銀行”,采煤塌陷區建起光伏發電項目等典型實踐不勝枚舉。各地爭相開辟綠色循環發展新路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作為全國8個碳排放雙控先行探索地區之一,山東還利用碳達峰試點等政策,在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企業項目碳評價、發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試。

2023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履約年,山東履約率為100%,共有225家發電企業參與碳排放配額交易,交易量7169.08萬噸,交易額46.66億元,參與交易企業數量和交易額均為全國第一。  兜住民生幸福底線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僅要有高度、力度和準度,更要體現民生溫度,凸顯人文關懷。山東以改革為動力,聚焦民生關切,從小處、細微處著手,破除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兜住民生幸福底線。

暑期將盡,臨沂市沂水縣諸葛鎮中心小學收拾得整潔如新,只待學子歸。“我們學校在去年9月正式啟用,累計投資2000余萬元,除了主體工程外,還對校園進行綠化建設,高標準配備校舍、教室、圖書室、功能室等基礎設施。”學校黨總支書記吳傳彬介紹說。

記者采訪獲悉,“十四五”以來,沂水縣投入資金近10億元,新建、改擴建第六實驗中學、第七實驗中學等中小學12處,并于2023年秋季開學前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學位逾1.5萬個,既滿足入學高峰需求,也改善了各校辦學條件和質量。

諸葛鎮中心小學學生在教室內上課。(資料圖,沂水縣諸葛鎮供圖)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教育大省山東直面學位資源供給短板,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城鄉一體化擴增優質資源。

與此同時,在就業方面,山東實施城鄉公益崗擴容提質行動,支持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10萬人以上;在醫療衛生方面,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醫養結合服務惠及1847萬老年人;在住房方面,加快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2023年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8.45萬套(間)……隨著一項項改革實招、硬招落地,山東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在民眾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發力點后,山東還拿出“真金白銀”兌現民生承諾。2020年至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計達到3.8萬億元,年均增長4.2%,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80%左右。

眼下,改革之潮在全國鋪展開來,山東“拉弓滿弦”,欲在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城鄉區域協調融合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勇爭先、作示范,挺立潮頭,當排頭兵。(完)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