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鐵集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聚焦新時代新征程國家鐵路使命任務,加快構建鐵路“六個現代化”體系,奮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鐵路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了鐵路力量。
一是路網規模質量實現重大躍升,高鐵營業里程和商業運營速度穩居世界首位。國鐵集團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質高效推進鐵路建設,一大批重大鐵路項目開通運營,廣深港高鐵開通后,香港接入國家高鐵網,拉林鐵路開通后,藏東南地區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復興號開上雪域高原,建成并運營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鐵路網,拉近時空距離,催生同城效應,加快生產要素流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鐵路沿線形成一條條新型城鎮帶、旅游黃金帶、產業聚集帶、經濟繁榮帶,有效帶動了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持續增長,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2012年以來,中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65萬億元,累計建成投產鐵路6.6萬公里,其中高鐵3.8萬公里,鐵路和高鐵營業里程增長速度遠高于世界上主要國家鐵路。目前,鐵路覆蓋了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覆蓋了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路網密度和人均鐵路擁有量大幅提升。中國高鐵營業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的總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實現高鐵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的國家。
二是客運能力與服務品質大幅提升,旅客發送量、旅客周轉量等主要客運指標穩居世界首位。國鐵集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提升客運能力和服務品質,實現了由瓶頸制約型運輸到逐步適應型運輸的歷史性轉變,為服務人民群眾便捷出行、加速我國現代化進程注入了強勁動能。鐵路客運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國鐵路旅客列車單日開行最大能力超1.2萬列,其中高鐵動車組達1萬列以上,分別較2012年增長184%、426%,2024年5月1日發送旅客2069.3萬人次,創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建成了全球訪問量和交易規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務系統,通過實施互聯網售票和電子客票,徹底結束人民群眾長時間排隊購票、憑紙質車票乘車的歷史。客車車輛不斷升級換代,配屬動車組4703標準組,其中復興號1722標準組,普速客車中空調車占比達94%,較2012年底提升了22個百分點。推出了移動支付、自助進出站、互聯網訂餐、靜音車廂、在線選座(鋪)、適老化服務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務舉措,深刻改變了人民群眾出行方式。2023年,中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周轉量分別完成38.5億人次、14729億人公里,較2012年分別增長103.6%、50.1%,兩項指標均穩居世界首位,占全社會比重達41.4%、51.5%,較2012年分別提高36.4、22.1個百分點。
三是加快推進鐵路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貨物發送量、周轉量等指標穩居世界首位。國鐵集團認真落實中央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貨運量的決策部署,深化鐵路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提升貨運通道能力,建成了浩吉鐵路、瓦日鐵路等一批貨運干線鐵路,構建了先進高效的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重載運輸,大秦鐵路常態化開行2萬噸重載列車,年運量最高達4.57億噸,保持單條鐵路最大年運量的世界紀錄,累計運量超85億噸。積極推動公轉鐵運輸,深化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優化貨運產品供給,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全程物流服務,打造快捷物流品牌,推動貨運裝備創新升級,研發投用了鐵路貨運95306系統,實現鐵路貨運業務線上辦理,大幅提升了貨運能力和效率。2023年,我國鐵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分別完成50.1億噸、36438億噸公里,兩項指標均穩居世界首位,其中貨運量超過世界排名第二位、第三位的美國、俄羅斯貨運量總和。
四是鐵路科技自立自強成果豐碩,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國鐵集團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作用,牽頭組建鐵路科技創新聯盟,廣泛聯合全社會優勢科研力量,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堅定不移走中國鐵路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提升鐵路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我國鐵路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形成了以復興號動車組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構建了涵蓋高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三大領域的成套高鐵技術體系,京張、京雄智能高鐵在世界上率先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京滬、京廣高鐵等主要高鐵通道實現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深入實施“CR450科技創新工程”,搭載57項新技術部件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實現明線單列時速453公里、交會時速891公里運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水平大幅躍升,基本建成一體化的鐵路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動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化,目前國鐵集團制定的企業技術標準達1219項,基本形成了系統完備、先進適用的中國鐵路技術標準體系。中國鐵路累計主持UIC、ISO和IEC國際標準制定修訂項目300余項,UIC高鐵領域全部13項系統級國際標準均由中國鐵路主持制定,中國鐵路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提升。
五是鐵路安全保持持續穩定,打造了世界上最安全的鐵路系統。國鐵集團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動由防止事故向超前防控風險轉變,實現對安全風險的全要素全過程管控。建立健全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部際聯席會議、“雙段長”、護路聯防安全穩定工作機制,加強鐵路安全環境綜合治理,為鐵路安全運行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深化鐵路安全基礎建設,提升基礎設施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2012年以來,國家鐵路直接用于保障安全生產的費用累計近萬億元。廣泛運用地震預警、防災減災等先進技術,加快構建高可靠的現代化鐵路安全保障體系,研發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形成機車車載安全防護(6A)、工務檢測監測(8M)、供電安全檢測監測(6C)、車輛安全監測(5T)、動車組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M)、信號集中監測、通信綜合網管等專業綜合監測檢測體系,建成了自然災害、異物侵限、地震預警等防災減災系統,確保了鐵路安全持續穩定。2012年以來,我國鐵路安全進入較為穩定的歷史時期,沒有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造成旅客死亡的責任行車事故,2023年中國鐵路交通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較2012年分別下降75%、79%,是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鐵路。
六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鐵路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國鐵集團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和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原則,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標志性工程和互聯互通項目,促進了經貿往來,增進了民生福祉,為世界鐵路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惠及越來越多的共建國家和人民,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了鐵路貢獻。雅萬高鐵成為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由開通初期的14列增至高峰期的52列,累計發送旅客近500萬人次;中老鐵路客貨兩旺,國際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彰顯,老撾段日均開行旅客列車從開通初期的2列增至目前的10列,累計發送跨境旅客27.3萬人次,跨境貨物列車由開通初期的日均2列增至目前的14列,累計運輸跨境貨物近1000萬噸;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貝諾段安全平穩運營,累計發送旅客超880萬人次,為塞爾維亞人民提供了高品質的運輸服務;國際班列開行數量和運行品質持續提升,2016年中歐班列統一品牌以來,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當年1702列增長至2023年的超1.7萬列,增長近10倍,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增長至567億美元。積極參與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2017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以來,集裝箱貨物年發送量保持了高速增長,2023年完成86萬標箱,同比增長13.8%。
七是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成效顯著,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國鐵集團切實履行國家鐵路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積極服務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高質量推進鐵路規劃建設,提升鐵路運輸保障水平,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強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脫貧地區鐵路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以來,老少邊和脫貧地區鐵路建設投資5.4萬億元,占基建投資78.5%,145個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服務鄉鎮及以下的客貨車站達到1600多個;保持普速旅客列車開行規模,保障鐵路運輸的普惠性、均衡性、可及性,堅持開行低票價、站站停的公益性“慢火車”,覆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停靠691個站點;精準優化脫貧地區列車開行,創新打造“鄉村振興列車”品牌,助力鄉村物流體系建設,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供了有力支撐,累計發送脫貧地區旅客9.9億人次、貨物45.3億噸;堅持實行學生票優惠票價,累計發售學生優惠票6.16億張。服務美麗中國建設,推動鐵路綠色低碳發展,目前中國鐵路線路綠化率達88.7%,電氣化率達到75.2%,2023年單位運輸工作量能耗指標為3.81噸標準煤/百萬換算噸公里,能耗水平遠低于其他主要鐵路國家。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2024-09-16
- 甘肅“山果”中秋前夕鮮達海外市場2024-09-16
- 解鎖云端觀光新體驗 首架國產載人飛艇交付2024-09-16
- 進入整車裝配階段!CR450動車組樣車將如期2024-09-16
- 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主通道建成投產約八2024-09-16
- 中國財政部規范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2024-09-16
- 蘇州消保委授牌圣都整裝維權監督站 為“安2024-09-16
- 包裝興起“簡約風” 新式月餅“圈粉”年輕2024-09-16
- 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2024-09-16
- 我國12306票務系統訪問量、交易規模全球第一2024-09-16
- 前8個月 全國省際貿易銷售額占比超40%2024-09-16
- 國家統計局:經濟運行有望繼續延續穩中有進2024-09-16
- 國家統計局:消費恢復的基礎將得到進一步鞏2024-09-16
- 國家統計局:PMI指數、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2024-09-16
- 節糧減損專家談|強化標準引領 推進節糧減2024-09-16
- 國家統計局: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在加快構建2024-09-16
- 國家統計局: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釋放2024-09-16
- 國家統計局:投資保持規模擴張、結構優化發2024-09-16
- 廣西石化進入綠色發展階段 煉化一體化基地2024-09-16
- 黑科技無人巡檢智慧狗來了2024-09-15
- 加快移動物聯網發展!力爭到2027年移動物聯2024-09-15
- 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小心有“詐”!慎用公2024-09-15
- 2024服貿會|2024年服貿會將集中展示文化與2024-09-15
- 在歐洲最大消費電子展感受“中國智造”活力2024-09-15
- 中央空調工廠不入庫率如何做到超八成2024-09-15
- 人形機器人落地,如何跑出“加速度”2024-09-15
- 行業大模型:打通AI場景應用“最后一公里”2024-09-15
- 第三屆西部跨境電商博覽會在成都開幕2024-09-15
- 國家數據局將謀劃儲備一批城市全域數字化轉2024-09-15
- 記者手記|讓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2024-09-15
精彩推薦
- 東西部協作機制助力四川婦女特色產業發展
- 小新帶你在火鍋食材節上“開懷暢吃”
- 未來已來 跟小新一起看看科技感被完全...
- 進考古坑、體驗修復文物 在服貿會“邂...
- 合肥機場開通首條通往中歐貨運航線
- 房山金融服務專題展亮相2024服貿會共繪...
- 中國“智”造自行車暢銷海外 企業趕訂...
- 航拍太原東山丘陵地貌
- 烏魯木齊大巴扎:旅游熱度持續“在線”
- 中莫合作示范區項目簽約 將建設大宗商...
- 國際郵輪大規模綜合應急演習在天津舉行...
- 從三亞走向阿拉木圖 “中醫療養”扎根...
- 南京雨花臺區搶占新領域新賽道首發區
- 無錫空港經開區開展“四聯四融合”志愿...
- 鹽城經開區光伏產品遠銷海外助力非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