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財經 > 正文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榮光與遺憾

2025-07-22 15:02:14來源:今日熱點網

引子:從重慶到云南的旅程

1990年代初,重慶火車站人流熙熙攘攘。一位名叫張小東的年輕人擠在人潮之中,他提著一個簡單的帆布行李包,搭上了一輛開往云南的綠皮火車。他的身上,沒有貴重的財物,也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唯獨帶著一份樸素而堅定的夢想:去外面闖闖,做點事業,養活家人。

二十多年后,這個從山城重慶遠走云南的普通打工者,成長為一家擁有二十余家公司、數十個地產項目、資產規模龐大的本土民營企業董事長。他在云南彌勒這座并不起眼的城市扎根下來,留下了一座座嶄新的小區與繁華的商場,以及一段復雜卻真實的故事。

這其中,有耀眼的成功,有感人的付出,也有令人惋惜的命運轉折。

他所帶領的企業團隊,仍然在他不在場的日子里,默默堅守,勤懇務實地試圖堅守,完成了公司所負責的棚改項目交付,為這座城市的舊貌新顏,貢獻了他們難以言說的艱辛與付出。

張小東的命運,也因此與彌勒的城市更新緊密相連。

第一章:打工仔到企業家的蛻變

1970年代出生在重慶的張小東,成長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中經濟條件并不優越,他從小就學會了自己獨立謀生。還不到20歲時,他遠走云南,開始了最普通的打工仔生活。

彼時的云南,經濟并不發達,許多基礎設施尚待建設。最初,他只是在工地上干些最簡單的活兒:搬磚、拉料、看工地,拿著每個月微薄的薪水。幾年后,他開始學習技術,畫圖紙、管理工人、跟蹤項目,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工程公司。

2004年,張小東積累了最初的資本,創辦了巨人公司,后發展為巨人集團,進入彌勒的房地產領域。他的第一筆生意很小,是承建政府的廉租房工程,利潤微薄,卻意義非凡。從這時起,他堅持不做偷工減料的工程,也堅持只做“交得出去,住得放心”的房子。這種樸素的理念,在彌勒贏得了最初的口碑。

從俊峰花園、都市名苑到湖泉尚景、世紀廣場,每一棟建筑背后,都是他親自到工地督促施工進度與質量。他經常穿著一雙灰撲撲的鞋子,和工人們站在一起查看地基打樁,或者蹲在沙堆旁研究水泥配比。這種勤勉務實的風格,很快讓巨人集團在本地站穩了腳跟,逐步成長為彌勒市頗具影響力的本土企業。

在企業逐步壯大的同時,張小東也開始更多地投入到當地公益事業中。他幫助貧困家庭孩子上學,修建鄉村道路,資助抗旱救災。每年新年,都會去探望孤寡老人,為他們帶去米面糧油。他深知企業只有植根于社會、回報于社會,才能體現其價值,也才能真正發展壯大。

正是這種對社會責任的堅守,使得巨人集團不完全為純粹追求利潤而存在的企業,更贏得了當地政府和居民的一致認可。很多人評價他時,都說:“張小東是個實在的人,企業也是個實在的企業。”

這一切口碑與聲望,讓他在2014年當地大規模啟動棚戶區改造時,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政府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但誰也未曾想到,這場原本旨在讓城市煥然一新的合作,卻成為了他人生的巨大轉折,也成為了巨人集團走向困境的起點。

第二章:全力以赴的棚改合作

2014年初,云南省彌勒市政府啟動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以期改善城區的居住環境與城市面貌。棚戶區改造既是任務,也是民生工程,然而對地方財政而言卻并非易事。

彼時的地方財政壓力巨大,棚改所需的資金、人力和社會協調成本極高,政府決定引入社會資本來共同推進。此時,巨人集團憑借扎根彌勒多年的口碑與能力,成為首批被邀請參與的企業之一。

張小東再三猶豫,他清楚這是企業回報社會的時刻,但也是備受考驗的任務。最終決定響應政府號召、服從政府指令,先后參與了6個棚改項目。并抽調了數十位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等,到政府成立棚改項目指揮部工作,配合政府的征收拆遷。

民主街片區被列為首個棚改試點區域。該片區房屋多建于七八十年代,居住條件簡陋,基礎設施陳舊,居民長期盼望改善生活環境。巨人公司旗下的鵬高置業與政府棚改指揮部一道,開始了一場細致而艱難的過程。

棚改遠比一般房地產開發項目復雜。不僅需要大量資金,還需要協調居民內部關系,處理因房屋繼承、產權等復雜因素帶來的諸多問題。

對于部分困難居民,企業甚至主動提供過渡租金補貼,墊資修建周轉房,確保所有棚戶居民在等待安置期間,有住所和穩定的生活。

2018年,民主街片區的簽約率超過了99%,在地方政府組織的多個城市棚改經驗交流會上,巨人公司成為典型代表,受到了各地的廣泛關注。云南省和紅河州的位領導親臨現場,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認可。

但沒有人預料到的是,這一切高光背后,卻隱藏著一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第三章:命運的轉折與難言之隱

在簽約率達到99%之后,棚改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然而,剩下極少數未簽約的“釘子戶”,卻給項目推進帶來了嚴重的障礙與困擾。

巨人集團在這一過程中,盡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仍無法獲得法律上的有效保護。

這家苦心經營多年、擁有良好口碑和信用的民營企業,一時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企業運營面臨嚴重困難,資金鏈斷裂,許多合作方紛紛退出,項目被迫停工。

許多熟悉內情的當地干部和居民也紛紛表示惋惜和同情。“張小東做了那么多年實事,修橋鋪路、扶危濟困,這么多年兢兢業業,出了問題由他一個人扛,我們都覺得心里難受。”

此時的張小東,卻早已身處高墻之內。他未曾多言,面對親人探視時只是反復地說:

“我們要相信政府,也相信法律,我問心無愧。希望企業還能撐下去,項目還能做好。”

這句話說得平靜,卻讓聽者忍不住心生酸楚。

第四章:艱難堅守,初心未改

2020年后,巨人集團的辦公樓里再也沒有出現過張小東的身影。這位在云南打拼了二十余年,從普通打工仔到知名民營企業家的人,從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一時間,巨人集團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大量合作方紛紛撤資,企業資金鏈瀕臨斷裂,部分員工無奈離職或跳槽。企業曾經熱鬧的辦公室漸漸變得冷清,走廊里不再回蕩董事長與員工們交流項目進展的聲音。

但令人動容的是,仍有一批員工選擇了苦苦支撐。

“很多人離開,是因為不知道企業能不能繼續;我們留下,是因為知道董事長遲早會回來。”一位選擇堅守的中層管理人員這樣說。

留下來的這批人中,有跟隨張小東多年的老員工,也有剛入職不久卻深受董事長人格感染的年輕人。他們在缺乏資金、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頑強地從事著棚改項目的收尾工作。也守著一個不知是否還能實現的夢。

回想起棚改的日子,在施工現場,公司高管親自下場協調施工單位、監控施工質量,甚至親自搬運材料,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他們在凌晨時分的昏暗燈光下核對圖紙,在酷暑高溫中與施工方反復溝通工程細節。“董事長在的時候,他總說企業做的是良心工程。現在他不在了,我們更不能辜負這個初心。”一位施工現場負責人堅定地說。

這些員工很少向外界訴說他們的困難,面對各界質疑,他們只是用沉默去回應。

企業員工經常私下談起張小東,總說他是一個普通而溫暖的人。曾經,他帶領大家一點點建起企業;如今,他們也想用行動來告訴他:“我們還在,我們不想放棄。”

巨人集團的辦公樓如今依然安靜而低調矗立在那里,但卻人去樓空、門可羅雀,成為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艱難時刻最真切、最令人動容的注腳。

尚不知這份堅持,能否溫暖這座城市,也為民營企業如何在逆境中前行,提供了難得的現實注解。

第五章:法律與情理之間的追問

張小東的案件公布后,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一部分人認為,他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長期以來為地方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征地拆遷本屬政府職責,企業僅是配合者,追究企業負責人如此嚴厲的法律責任,似乎有待商榷。

不少法律專家與社會觀察人士紛紛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還有法律界人士提出:“征收拆遷本質是公共利益事項,行政主體理應承擔起執行與解決矛盾的主體責任。應當明確政府與企業的責任邊界,避免單方面將全部責任轉移到企業頭上。”

這些聲音也引起了社會上一些民營企業家的共鳴。一位云南本地企業家曾在私下表示:“看到張小東的遭遇,心里特別難受。我們民營企業家參與公共事務,都是抱著為社會發展出力的心態,但一旦風險來臨,如果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與保護,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沉重了。”

許多彌勒當地居民,也紛紛表達了對張小東遭遇的惋惜與同情。尤其是曾經接受過巨人集團幫助的貧困家庭與孤寡老人們,更是自發地為他祈禱,盼望有一天能夠看到他重新站在陽光下。

社會輿論的反響,也促使一些政府部門開始反思棚改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與企業合作、如何明確責任與風險承擔的邊界。一位地方官員曾感慨:“張小東做了大量實事,他確實是個好企業家。他現在遇到的事,也提醒我們,政府與企業合作還需要更多完善的法律與制度設計,確保每個人都能在制度保護下安心做事。”

這些反思與討論,也從另一個層面展示了張小東的價值——他和他的企業,用自己的經歷,喚起了社會對民營企業參與公共事務的深層次關注。

結語:愿溫暖與公正常在

如今的巨人集團,依然低調地存在于彌勒市。盡管已經遠不如前,但他們所完成的棚改項目,已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默默記錄著曾經的努力與付出。

這位從重慶來到云南的普通打工仔,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家深受社會信任的企業,他的經歷是千萬個創業者的縮影。他代表了那個時代一批踏實奮斗、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民營企業家。他們并不完美,但卻是這個社會寶貴的財富。

社會的良性發展,需要制度的溫情與理性的審視。張小東的遭遇固然令人痛心,但他的精神與企業員工的堅持,恰恰證明了這個社會中人性的美好與力量。

法律應當是公正的天平、體現人性的溫度。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懂得保護那些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的人,鼓勵他們繼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我們回望張小東的創業之路,回望巨人集團為彌勒市所做的一切貢獻時,我們應當看到人性之光與社會的溫暖。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