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的哲理_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全球觀速訊

2023-05-05 06:56:30來源:互聯網

1、用意:“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步步前行。

2、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游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

3、這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么,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資料圖)

4、2、原詩如下:山行留客朝代:唐代作者:張旭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5、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6、3、賞析: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7、首句“山光物態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斗艷,呈現著一派醉人的美景。

8、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

9、全詩正面描寫山景只有這一句詩。

10、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

11、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

12、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游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游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并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

13、次句與首句緊密相關。

14、由于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

15、最后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

16、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游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

17、這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么,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18、這兩句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19、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還表現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

20、它告訴人們:事物是復雜的,不應片面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

21、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

22、正由于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游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23、4、作者簡介: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24、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25、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

26、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并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

27、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

28、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29、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30、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