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不應成研究生獲取學位決定因素 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我國不少高校對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影響因子分值都有硬性規定,發表論文甚至成了研究生取得學位的決定因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不利于高水平成果的產出,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她指出,有高校為了追求學校、學科排位,把SCI文章作為不可逾越的指標,哪怕少了零點幾分也不能過關;有人為了拼湊SCI分數,發表多篇支離破碎的論文,以便達到學位論文總分的要求。
她表示,研究生培養階段是科研人才培養的基石階段。一篇高水平的學位論文,常常需要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探索與研究。根據研究生培養要求,學習年限只有3~5年的研究生,在學位、畢業的壓力下,常常出現將一個有價值的課題草草收尾,或頂著巨大的身心壓力無限延期的情況。
“高水平、高難度的科學研究常涉及多學科合作。不少單位硬性規定共同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的影響因子分值,導致競爭日趨激烈,嚴重影響協同創新的研究氛圍。”陳賽娟說。
陳賽娟建議,“打破體制和管理上的桎梏,克服研究生學位評定中的‘唯論文’傾向,反對學位論文在研究生學位評定中的唯一性”。
她認為,符合以下條件也可獲得博士學位。
第一,研究生在研期間獲得國內外專利或有成果轉化項目。
第二,研究生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所規定的課程學習,修滿學分,完成學術課題報告,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論文報告評比中獲獎等。
第三,在重大攻關項目研究中表現出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但因特殊情況無法發表或無法及時發表學術論文的研究生,可在相關協同攻關項目報告中注明其貢獻并獲得合作者書面認可,在無學術不端行為的情況下,經導師同意批準,向學位委員會提出學位申請。(見習記者 劉如楠)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上市公司為什么怕股價下跌 恒輝安防登...
- 暴跌44%后,山西汾酒漲停了,后市行情...
- 抱團龍頭股三一重工解讀 市場風格迎來...
- 中國鐵礦石需求正在下滑,鐵礦石價格暴跌10%
- 新能源汽車頻頻暴露品控問題:司法風險...
- 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2020年增量同比...
-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覽(2021...
- 需求升溫憧憬粉碎 限產消息下鐵礦石期...
- 3月10日國際原油價格上漲 美國汽油庫存...
- 國內油價預計上調160元/噸,下周油價“9...
- 銀行嚴查信貸資金挪用至股市、樓市 ...
- 慧擇上市一年成績單:2020年保費破30億...
- 民生人壽0.12%股權計劃4月拍賣 此前3筆...
- 2021白酒股大跌是因為什么 基金跌落神...
- 股市下跌,大家都虧錢,錢哪去了?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