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億采購“禮單”,劉姝威出任獨董!格力對“他”格外“上心”

2022-06-07 05:34:58來源:同花順財經

放棄股權收購,不放棄業務支持,格力電器(000651)對盾安環境(002011),可謂“真心可鑒”。

近日,盾安環境發布關于新增關聯方及增加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的公告:公司預計,2022年度與格力電器及其下屬公司發生的關聯交易金額為31億元。其中,盾安環境向格力電器方采購2億元配件、設備等,后者則將向公司采購如制冷配件、制冷設備、熱管理配件等29億元產品。

同日,盾安環境還宣布董事會提前換屆選舉。其中,大股東格力電器提名鄧曉博、譚建明、李剛飛、李建軍為非獨董候選人。另外,格力獨董劉姝威、王曉華、邢子文三人,亦高調現身本次盾安獨董候選人之列。

“搬運”獨董團隊

夯實董事會

去年11月,格力電器宣布擬以30億元的總價收購盾安環境38.78%股權。其中,斥資21.9億元從盾安精工手中收購其所持盾安環境29.48%股份,每股轉讓價格8.1元。該部分股份已于今年4月過戶,格力由此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另有8.1億元現金將用于參與盾安環境后續發行的定增,這一步目前尚未施行。

入主之后,格力對盾安環境視若己出,盡心竭力。

最新的一項實質性的支持是,格力電器與盾安環境全年預計達成31億元大單。在今年前5個月中,格力已向盾安環境采購了6.22億元的產品。而2021年,格力向盾安環境的采購總金額為16.9億元。

2022年預計新增關聯方及增加日常關聯交易

更重要的是,通過提前換屆選舉,格力的“影響力”在盾安環境身上進一步夯實。據披露,盾安第八屆董事會將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獨立董事3名。

具體來看,格力電器提名的4名非獨立董事中,有3人為現任格力高層管理人員。如鄧曉博現任格力董事、副總裁、董秘,譚建明現任格力總工程師、副總裁,李剛飛現任格力總裁助理。

另外3位獨立董事候選人劉姝威、王曉華、邢子文亦同時兼任格力電器的獨董。也就是說,盾安環境新一屆董事會班子中,有6席歸屬原格力系,且均為格力分管業務、技術的骨干。

另一重要支持是,今年3月底,為徹底消除關聯擔保事宜對盾安的不利影響,發揮協同效應,格力電器還與盾安精工、盾安控股、浙商銀行(601916)杭州分行簽署協議,由盾安控股和格力電器分別承擔截至融資(貸款)到期日的關聯擔保債務的50%,最遲應不晚于5月15日清償完畢,并解除盾安環境的擔保義務。

有券商研報指出,盾安環境董事會的改組再次突顯出公司與格力未來利益的一致性,可有效加強格力對公司的控制力,為后續定增、原大股東股權歸屬、擔保債務等事項加速解決打下基礎。

股權暗戰

棄購而歸

選擇繼續鼎力支持盾安環境,格力電器的意圖頗值玩味。

之前,圍繞盾安環境的部分股權歸屬,格力電器曾遭遇紫金礦業(601899)的“較勁”。5月18日晚間,盾安環境發布公告稱,格力電器最終決定終止收購其9.71%股權。

回溯本次“股份爭奪戰”的全過程,今年4月底,盾安環境原控股股東盾安控股出于優化債務結構需要,打包出售旗下部分資產,并與紫金礦業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浙商銀行杭州分行就公司9.71%股份簽署了相關股份轉讓協議,只待監管合規確認便可過戶。

臨門一腳之時,卻突遭現任大股東格力電器“截胡”。5月11日,格力表示亦在籌劃協議受讓該部分股份的事項,旨在鞏固控制權地位,此舉可能會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

次日,盾安環境停牌。格力電器積極推動本次協議轉讓及要約收購的相關工作,與有關各方進行磋商、反復探討和溝通,但盾安控股、浙商行杭州分行未能按其在停牌前作出的書面及口頭約定和承諾,有效協調各方就本次協議轉讓的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

在此期間,不少細節值得玩味。據披露,就上述9.71%股份處置事宜,盾安控股曾向格力電器作出承諾,未事先告知格力電器并取得格力電器書面同意之前,除以集中競價、不確定交易對象的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或通過司法途徑被處置外,不得向第三方轉讓盾安控股所持公司股份。

另外,在盾安控股與浙商行杭州分行、紫金投資簽署一攬子資產轉讓協議時,也作出了關于重大事項的特別約定:“盾安控股承諾,將與格力電器保持較好溝通,協調格力電器同意本次股份轉讓?!?/p>

然而事實上,格力電器是在這項交易公開后方才知曉此事的。格力表示,其在4月29日通過公開途徑知悉情況后,第一時間與盾安控股、浙商行杭州分行進行溝通,并及時發函告知后者不同意前次協議轉讓并要求解除,在進一步溝通后明確提出擬受讓公司9.71%股份。

盡管從結果來看,格力鞏固盾安控制權的計劃暫時擱淺,但從業務布局來看,格力的“大棋”還在接著下。

作為控股制冷元器件行業“老將”,格力希望借助與盾安環境的股權聯結,提高空調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競爭力和供應鏈的穩定性。

另外,盾安環境近年來正積極布局5g、軌交、冷鏈、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領域的空調與制冷業務。隨著商用和電子膨脹閥等高毛利產品占比提升,公司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3.28%,凈利潤成功扭虧為盈。完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產業布局,應是格力“癡心不改”的另一考量。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