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經濟 > 正文

速看:凈利跌超80%、銷售費用砍超79%,葵花藥業的2025,是“深蹲”還是“沉淪”

2025-07-20 09:52:1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于娜 見習記者 趙文娟 北京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葵花藥業(002737)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數據顯示,公司凈利潤預計僅為7000萬元至8500萬元,同比大幅下降82.52%至85.61%;扣非凈利潤更是縮水至4000萬元至5500萬元,同比下滑88.04%至91.30%。這一業績表現不僅讓投資者感到意外,也凸顯了公司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與此同時,葵花藥業的管理層也在經歷著頻繁的人事變動,這一系列變化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現有跡象看,葵花藥業正在進行一場典型的‘業績陣痛+組織再造’式戰略轉型,核心是把過去的廣告驅動、渠道壓貨模式升級為更精細化的專業營銷與數字化運營。”

業績下滑,核心業務遭遇寒冬

葵花藥業曾經憑借“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了”等經典廣告語深入人心,在醫藥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然而,近年來公司的業績卻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雖然2023年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1.89%,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9.05%,但自第四季度開始,葵花藥業的經營業績一路下滑,2024年第四季度單季歸母凈利潤更是由盈轉虧,錄得約-9479.00萬元。2024年全年,葵花藥業實現營收33.77億元,同比下滑40.76%;歸母凈利潤腰斬至4.92億元,同比下滑56.03%。進入2025年,這一頹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從產品收入結構來看,作為公司收入支柱的中成藥和化學藥板塊在2024年表現均不盡如人意。中成藥收入同比下滑40.55%,化學藥板塊收入更是下降了47.59%。不僅如此,這兩類產品的毛利率也分別較上年減少9.75和8.69個百分點,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相比之下,公司收入占比合計僅為個位數的營養保健品和其他產品,雖然在2024年收入同比微增2.30%和2.23%,但對于填補主營產品收入下滑造成的巨大缺口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受此影響,葵花藥業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0.76%至33.77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56.03%,僅為4.92億元,甚至退回到了7年之前的水平。

(截圖來自2024年年報)

對比近年來的中期業績不難發現,葵花藥業的凈利潤呈現出斷崖式下滑態勢。2023年上半年,公司還能實現6.38億元的歸母凈利潤;2024年上半年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4.86億元的規模;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這一數字驟然縮水至僅數千萬元。短短兩年間,中期凈利潤從六億元級別跌落到千萬元級別,下滑幅度堪稱劇烈。

對于2025年上半年業績的大幅下滑,葵花藥業在業績預告中給出了解釋。公司表示,醫藥行業整體呈現結構性調整態勢,受前期市場形勢非理性波動因素影響,公司產業鏈下游醫藥商業端備貨、終端用戶囤貨,上半年產業鏈整體庫存仍呈充盈態勢。為了應對這一情況,2025年上半年,公司繼續進行下游渠道梳理,控制發貨總量、降低渠道各鏈條庫存。此外,公司庫存原材料成本處于高位,加之生產規模下降固定成本分攤增加,導致營業成本上升,進而對產品銷售毛利率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葵花藥業的股價走勢與行業整體趨勢形成鮮明反差。截至7月17日,公司股價年內累計跌幅已超20%,在同期萬得中藥行業指數整體上漲3.36%的背景下,其跌幅在行業內位居榜首,成為板塊中表現最為疲弱的標的之一。

(截圖來自Wind)

業績寒冬里的營銷重構與人事變局

與凈利潤的斷崖式下滑形成鮮明共振的是,公司管理層正經歷一輪密集的新舊交替——既有資深高管因退休或個人原因離場,也有多名在營銷、管理領域經驗豐富的新力量加入核心管理團隊,這場人事調整與業績壓力的碰撞,讓公司未來的戰略落地更添變數。

在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之前,葵花藥業先后在6月份和7月份發布了兩名高級管理人員的辭職公告,分別是副總馬新和陳亮,前者因退休離職,后者則因個人原因申請辭職。

人事更迭在2024年已經開始頻繁開展,2024年9月,公司已有兩位副總經理辭任,其中李金明除任公司副總經理外還兼任內部審計負責人一職,他與副總朱曉南分別因退休、個人原因辭去相關職務,此后徹底退出公司管理層。2024年10月底,葵花藥業聘任王琦擔任公司內部審計負責人。離職的高管中,馬新深耕人力資源領域,曾任職于多家知名藥企人力資源核心崗位;而陳亮、李金明、朱曉南等則是在葵花藥業內部成長起來的資深管理者,覆蓋了品牌運營、生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多個領域,見證了公司過往的發展歷程。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與之相對,新聘任的副總經理團隊在營銷與銷售領域的專業背景尤為突出:肖淋擁有多家老字號藥企及醫藥投資公司的管理經驗,對行業生態與市場運作深諳其道;楊陽不僅在康恩貝(600572)、叮當快藥等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營銷操盤經驗,更曾擔任葵花藥業銷售系統總經理,對公司業務有著深度理解;“80后”劉光濤從基層商務代表一路成長為普藥板塊負責人,熟悉終端市場與渠道運作,基層實戰經驗尤為扎實。

結合公司“‘資本+實業’雙輪驅動戰略進一步落地,營銷系統整體業績與能力進一步提升”的明確表述,再對照新舊團隊的履歷背景,不難發現,葵花藥業此次人事調整的核心意圖,正是希望借助新團隊在營銷領域的深厚積淀與實戰經驗,在業績承壓的關鍵期撕開市場突破口。

“綜合來看,葵花藥業并非被動‘裁員’,而是借業績低谷期完成營銷模式、組織結構和產品梯隊的同步切換。短期財務數據難看,但戰略意圖清晰:用12年‘深蹲’完成由傳統廣告壓貨向專業化學術推廣+數字化渠道的新舊動能轉換。能否重回巔峰,關鍵看新營銷團隊在去庫存后的放量效率,以及首仿/創新品種能否快速兌現收入?!卑匚南矊Ρ緢笥浾哌M一步分析。

從發展脈絡來看,葵花藥業對營銷的倚重始終清晰可見。憑借持續的重金投入,公司成功構建起“葵花”與“小葵花”雙品牌矩陣,在市場中形成了較高的品牌辨識度。2015年上市以來,除2020年受疫情等特殊因素影響銷售費用暫低于10億元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10億元以上規模,2023年更是攀升至13.67億元,可見其對營銷端的長期重視。

不過,這一營銷投入節奏在2024年發生劇烈轉變。當年公司銷售費用驟降至4.31億元,同比大幅縮減68.46%,公司將此歸因于“費用管控”。進入2025年,這一趨勢仍在延續,一季度銷售費用僅為0.82億元,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至79.19%。從費用結構看,此前占銷售費用約80%的廣告及業務宣傳費、促銷咨詢服務費,2024年合計占比已降至50%左右,顯示出營銷投入方向的明顯收縮。

值得注意的是,銷售費用的大幅壓縮并未帶來經營業績的改善。2024年,在銷售費用減少超9億元的情況下,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40.76%,歸母凈利潤降幅更是達到56.03%,呈現“費用降、業績跌”的同步下滑態勢。這與2023年形成鮮明對比——當年13.67億元的銷售費用投入,曾推動公司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當前,葵花藥業的營銷模式轉型面臨多重不確定性:一方面,連續三年下滑的毛利率(2022年57.75%、2023年56.29%、2024年44.89%)已顯露出盈利能力承壓的跡象;另一方面,其核心的中成藥OTC業務還需應對中藥材價格上漲、前期高基數效應、消費市場疲軟及中藥集采聯動等多重行業性挑戰。在此背景下,大幅收縮的營銷策略能否持續,未來又能否推動業績重回增長軌道、再現往日巔峰,始終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 財經頻道 財經資訊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