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原創 > 正文

開展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 從而促進技術進步和推動產業升級

2021-08-13 08:25:03來源:經濟參考報

自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以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引發了各界的持續關注。碳排放權交易是一種市場機制,通過價格信號,引導資金流向,實現盡可能低成本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一項重要制度舉措,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將運用碳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充分激勵參與主體、增強減排動力,從而促進技術進步和推動產業升級。

盡管首月碳交易表現整體良好,但持續構建有效的碳市場機制是一項長期的系統任務。健全碳價格的市場發現機制,需要讓碳價充分反映供需各方信息與減排成本,首批2000多家電力企業參與交易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納入更多的市場主體。下一步,全國碳市場有望持續向鋼鐵、化工、有色等重點“高碳”行業鋪開,為此,需要做好碳減排工作的科學部署和統籌安排。

國家生態環境部7月27日印發的《關于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的通知》提出,將在七個試點省份圍繞重點行業開展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這不僅能夠結合地區實際、突出行業重點,促進交易市場擴圍,而且有利于加快形成全國重點行業排放源與碳市場管理的統籌協調,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穩致遠。

碳市場的結算與交易制度離不開數據質量與數據核查的有效支持,完善重點行業碳排放數據“監測、報告與核查”的標準和方法,是碳市場長期健康運行的基石。開展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有助于對重點行業進行全過程監測,識別碳排放節點,摸清碳排放水,分析碳減排潛力,報告碳減排方案,規范碳管理標準,探索創新碳排放的核算和評價方法,為碳減排提供可靠有效的數據與精準科學的方法,夯實碳交易市場擴大覆蓋范圍的基礎與保障。

推動碳交易市場的全面建設,納入重點行業和多元交易主體,需要兼顧供需側、產業鏈、區域間和技術端的協調發展,更好地促進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與優化產業結構的協同增效,既要發揮節能低碳需求對清潔綠色供給的牽引作用,也要提升能源供給體系對產業低碳轉型需求的適配能力。開展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將嚴格遏制一些地方“兩高”項目的盲目發展,嚴防碳達峰轉變為“攀高峰”,同時將引導市場預期,形成對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激勵,為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提供韌支撐。

長遠來看,碳交易市場的運行應該與經濟產業發展總體趨勢相適應,要完善全球覆蓋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在體系構建環節還有很多具體工作需要推進,在相關領域也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持。在市場建設領域,要改進配額分配方式,豐富碳交易品種,嚴格遵行市場規律開展碳交易,防止引發過高的生產生活成本。在金融領域,要有序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強化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推動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投資和綠色資產配置。在能源領域,要推動電價改革改進分時電價機制,建設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完善綠證制度激發綠電消費。可以預見,持續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必將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變革,推動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盡早實現。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