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北交所夯實企業高質量基礎 年內5家“小巨人”企業過會

2022-04-02 07:40:27來源:證券日報

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上市委審核已連續兩周保持“一周兩審三家”的審核節奏。本周(3月28日-4月1日),北交所上市委召開兩場會議,審核榮億精密、奧迪威、鑫匯科3家公司的公開發行申請。

記者發現,在審核提速的過程中,不乏“小巨人”進京“趕考”的身影。例如,本周已成功過會的榮億精密就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此,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表示,按照目前我國工信部的審核評定標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都為成長期的企業,其規模體量不大,但又有股權融資訴求,因此登陸北交所是這些“小巨人”企業最佳的選擇。

19家“小巨人”上市

據記者梳理,截至4月1日,自北交所成立以來,上會企業數量已有19家。其中,今年以來北交所上會企業數量為15家,過會14家。

在今年已過會企業中,克萊特、凱雪冷鏈、科創新材&type=5&crumb=股票,科創新材&announ=lc">科創新材、大禹生物、榮億精密這5家企業被工信部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此外,暫緩審議的三維股份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對記者表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多為創新型中小企業,與北交所的市場定位天然匹配。我國頒布若干支持政策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北交所也處于“質”“量”雙升的高速發展期,包容性較強,能夠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本市場支持,因此專精特新企業更愿意選擇在北交所上市。

值得關注的是,北交所開市以來,改革效應持續釋放,助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發展。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工信部公布的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單中,北交所有19家企業上榜(其中包含觀典防務)。

從2021年年報業績快報來看,北交所1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全部預盈,其中,貝特瑞、長虹能源、五新隧裝、富士達4家公司凈利潤上億元。

在張可亮看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登陸北交所之后,一方面,獲得了股權融資,資本得到擴充,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資本實力、抗風險能力有所增強;另一方面,這些企業還可以利用資本市場進行權激勵、并購重組,在人才引進、業務協同、合作研發等方面加速布局。

拓寬資本覆蓋廣度

設立北交所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大突破,對于踐行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北交所并不僅限于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只要是創新型的優質中小企業北交所都應給予機會。”張可亮表示。

目前,北交所拓寬資本覆蓋廣度,不斷夯實企業高質量基礎,在關鍵領域補短填空。例如,貝特瑞,全球負極材料龍頭,綜合市占率多年全球第一;吉林碳谷,創造性發明了DMAC為溶劑的濕法兩步法原絲生產技術與工藝,打破了國際碳纖維巨頭在相關技術上的壟斷;連城數控,2018年推出新型KX320MCZR直拉磁場單晶爐,是國內為數不多具備半導體級12英寸單晶爐生產能力的廠家之一。

也有在各自業務領域逐步擴張的企業。如禾昌聚合,在改性塑料領域已深耕逾二十年,下游客戶也從最初的汽車零部件行業逐漸擴展至家電零部件、塑料包裝領域及其他領域;威貿電子,以家電行業為主力業務,布局新能源汽車賽道,已成為北汽和奇瑞供應商。

常春林表示,北交所定位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僅是創新型中小企業代表之一。從目前已上市企業類型來看,高端制造業占比較高。從上市標準來看,北交所設置了市值條件和財務條件的四套標準。但目前80%的企業都是按照標準一財務指標上市。未來,希望更多處于中早期發展階段的硬科技企業、有希望成長為“隱形冠軍”的企業按照不同標準在北交所上市,形成一個更加多元化、包容性的北交所市場。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