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銀行股大面積“破凈” 可轉債發行熱情不減

2022-12-02 08:37:16來源:國際金融報

近期,市場上迎來第五家銀行可轉債。11月30日,齊魯銀行披露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齊魯轉債)網上中簽結果,中簽號碼共有454.8183萬個,發行規模80億元,是二季度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可轉債。

在業內看來,在當前銀行股大部分處于“破凈”的背景下,發行可轉債對上市銀行而言,確實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融資方式。在股市震蕩背景下,可轉債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

上市銀行熱衷發行可轉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近日發布的公告來看,齊魯轉債的發債期限為6年,即2022年11月29日至2028年11月28日。在票面利率方面,第一年為0.20%、第二年為0.40%、第三年為1.00%、第四年為1.60%、第五年為2.40%、第六年為3.00%。可轉債期滿后五個交易日內,齊魯銀行將以齊魯轉債票面面值的109%(含最后一期年度利息)的價格向投資者贖回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

從發債規模來看,齊魯轉債的發行規模為80億元,是繼興業銀行、重慶銀行可轉債發債規模后,位列銀行可轉債發債規模第三,同時也是今年二季度以來,發債規模最大的可轉債。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除去齊魯銀行之外,今年已累計有4家銀行的可轉債成功上市,合計發債規模為770億元,分別為興業銀行發債500億元、重慶銀行130億元、成都銀行80億元、常熟銀行60億元。此外,長沙銀行、廈門銀行也在此前披露了可轉債的發行計劃。

記者注意到,對于發債用途,多數銀行表示用于補充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對于此次可轉債發行募集的資金用途,齊魯銀行也表示,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支持自身未來各項業務發展,在可轉債持有人轉股后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于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

銀行發行可轉債熱情不減

盡管在今年A股市場上,銀行股普遍表現低迷,但銀行對發行可轉債的熱情并未減弱。

據記者統計,相比去年,銀行發行可轉債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規模上均有所擴容。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同期,僅4家銀行發行了可轉債,累計額度為600億元,分別為上海銀行200億元、南京銀行200億元、杭州銀行150億元、蘇州銀行50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上市銀行發行可轉債比去年同期增加170億元,發行機構增加1家。

對于可轉債為何能在低迷的市場行情下保持火熱,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記者分析稱,主要在于可轉債的賺錢效應相對來講仍然較強,即使在弱勢市場環境下,可轉債依然成為市場的無風險套利渠道。“對上市公司來說,發行可轉債可以拓寬再融資渠道,也可以吸引資金認購,能夠形成雙贏局面。此外,這也與市場的旺盛需求密不可分。”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對可轉債的發行進行分析。發行可轉債一是為了滿足資本補充需求,進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以及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二是銀行股走勢承壓,定增等融資手段發行難度較大,兼具股債性質的轉債更受銀行歡迎;三是轉債發行上限和凈資產規模有關,低市凈率和低市盈率的銀行股在發行轉債規模上更有優勢。

截至12月1日收盤,42只上市銀行股中,除寧波銀行、招商銀行、成都銀行外,其余39只銀行股均“破凈”(市凈率低于1)。

“在當前銀行股大部分處于‘破凈’的背景下,發行可轉債對商業銀行而言,確實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融資方式。”一位資深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與定增等融資方式不同,可轉債能否發行其實取決于企業的征信資質情況,與當前在股市中的表現關系不大。

同時,發行可轉債相對較為靈活。不僅票面利率較低,不像資本債可能有明確的還款日期,也不像永續債利息較為持續,可轉債從資金的壓力上來看成本較低,因此是目前上市銀行最重要的融資方式。

看好可轉債發展前景

事實上,在商業銀行積極發行可轉債的背景下,也離不開近年來可轉債市場的整體高速發展。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25日,廣義可轉債市場規模達到1.01萬億元,突破萬億元大關。相比之下,2018年廣義可轉債市值僅為3000億元,此后4年可轉債市場迅速壯大,年均融資額度均超過2000億元。廣義可轉債分為可轉債及可交債,兩者的發行主體不同,但均可轉換為上市公司股票。

在可轉債方面,經過4年多發展成果顯著。數據顯示,2017年可轉債融資規模589億元,2018年增至791億元。此后進入加速期,2019年可轉債融資規模大增至2702億元,2020年為2781億元,2021年達到2828億元。今年以來,可轉債融資規模已達2105億元。

參與主體也不斷擴容,包括基金、券商、保險、年金、社保等今年以來均增持可轉債。其中,公募基金年初持倉1093億元,截至10月末持倉已升至1524億元。銀行理財異軍突起,成為增持的主力之一,今年以來增持金額達76億元,增幅高達400%。

“雖然銀行轉債發行數量少,但單筆發行規模大,2021年存量規模占比高達38.63%,已成為轉債市場重要組成部分。”東方金誠在研報中談及銀行可轉債的后期表現時稱,鑒于銀行轉債價格和正股估值均處于低位,債底保護性強,未來下探空間有限。

“銀行轉債未來仍將是機構底倉配置的重要選擇,同時2022年正股反彈機會及發行人強烈促轉股意愿也使部分銀行轉債存在博取正股收益的機會。”東方金誠在研報中表示。

“隨著提振經濟的措施不斷落地,看好未來A股市場機會。考慮到目前市場有一定震蕩,最優選擇仍是可轉債。”一位銀行理財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編輯:翟卓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