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專家談自然資源現代化治理:從“數字”加速向“數治”轉型

2024-08-25 08:14:38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春8月24日電 (記者 郭佳)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自然資源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2024年學術年會24日在長春召開,全國各地260余位專家學者集中分享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動自然資源現代化治理的成果及生動實踐。

本次會議發布了133個學術報告,內容涉及自然資源信息化與國土空間智能感知、資源環境大數據信息融合與應用、大數據時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治理信息平臺等主題,突出展現了我國自然資源現代化治理正從“數字”加速向“數治”轉型。

會議現場。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供圖

我國今年印發的《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總體方案》明確要求,要大幅提高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治理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并融入數字中國建設,全面助力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李滿春在題為“時空大數據與國土空間治理”的報告中,介紹了空間信息感知、數字孿生模擬、應急響應監測等技術在國土空間認知的應用,土地用途管制、雙碳戰略支撐、陸海統籌空間優化、全球運輸網絡等技術在國土空間管理中的應用。

“時空大數據對國土空間治理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國土空間認知、國土空間優化、國土空間管理等方面。”李滿春說,時空大數據技術是數據資產向數據資本轉化的有效模式,它具有無限潛能,特別是在自然資源監測和信息化的頂層設計下,是能夠作出更大貢獻的。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江東在題為“地緣環境系統模擬與風險預警”的報告中全面梳理了地緣事件發生的驅動因素,深度挖掘了地緣事件發生的內在規律和演化特征,提出了耦合時空信息和機器學習算法,探究地緣事件發生機理、評估未來地緣沖突風險的技術方法。

“自然資源的風險在哪里?過去我們關注數量夠不夠,后來關注質量行不行,現在還要關注產業鏈安全不安全。”江東認為,在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自然資源研究的內涵和區域必然要不斷拓展,因此,分析地緣環境要素的變化、預估地緣環境演變趨勢并提出應對風險的措施,將是實施國家戰略的重要科技保障。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副所長王宗明認為,科研工作者應該主動擁抱新技術、新方法,從“數字化”到“數治化”,雖然一字之差,但后者更側重于實際應用,體現的是數字化治理能力的整體躍升。“對各種自然資源的管理,比如在森林資源、耕地資源等方面,數字技術的應用成果日漸成熟,其客觀準確性正對政府決策產生著日益深遠的影響。”

本次會議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自然資源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承辦,會議共設立1個主會場,10個分會場,以“面向綠色發展的自然資源信息融合創新”為主題。(完)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