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全球合作創新創業,不是選擇而是必需

2024-08-28 16:44:06來源:三里河

“國際合作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需。”

HICOOL 2024全球創業者峰會日前在北京閉幕,這句話成為參會者的共識。

來自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萬名科創人士、500余家高科技創新企業、上千名投資人參會,峰會全球合作伙伴已達161個。

這是一場科創精英競逐“新質生產力”,尋找擴大合作機會的“全球創業者嘉年華”。

國際化參會陣容的背后,透露出一個清晰信號:科技創新離不開國際合作與開放共享。

峰會期間,亞洲柏林峰會CEO馬丁·勞森伯格對三里河表示,中國正向創新創業者張開雙臂,“在人工智能等領域,我們必須合作,這就是我看到的未來機會所在”。

在游戲領域取得巨大成功后,《憤怒的小鳥》創始人皮特·韋斯特巴卡,將目光轉向中國市場。他告訴三里河,已與中國同事們合作開辦了一家留學機構,并指導中國學生如何創業。

全球創新創業者的實際行動,展示出中國的磁吸效應。

這種“吸引力”源自中國對科技創新的堅定推進。多年來,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少關鍵性技術實現突破,引發生產力核心要素變革,進而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為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北京大學創新學社是本次峰會受邀高校學生社團。尚敬捷副會長對三里河說,作為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年輕人,深刻感受到學校和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與幫助,“學生們平時很難直接接觸到產業上下游,對創業有很大的距離感。峰會的最大價值就是將距離抹平,讓我們能夠零距離介紹自己、了解別人”。

這種“吸引力”源自中國對國際合作的開放胸襟。中國的科技創新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為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峰會期間,來自贊比亞的創業者、上海薩薇薇貿易有限公司創始人Milimo Zumbunu對三里河說:“中非合作為雙方帶來了很多好處。我們在中國開公司,中國沒有限制我們。同需求旺盛的中國市場打交道,讓我們實現了快速學習和成長,從而幫助非洲國家發展。”

現在,中國已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簽署了118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蛟龍號”接受外國科學家參與科考,嫦娥六號搭載國際載荷探測月球,都是中國與世界在科技領域共謀發展、共享成果的生動實踐。

這種“吸引力”源自中國對人才流動的政策利好。中國持續實施海外人才集聚政策,搭建一流創新創業平臺,優化外籍人員出入境便利政策,推動天下英才“逐大勢而動,擇熱土而棲”。

“這里有最好的人才資源和科研生態,投資人、高校科研人才、生物醫藥企業、實驗室集聚,北京歡迎創業者!”納析科技創始人李棟認為,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北京,為科學家、企業家、創業者謀創新、求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鮑淑君向三里河表示,中國將與世界共享資源和市場,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科技合作生態,探索互惠互利的全球合作新模式。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