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正文

院士專家齊聚廣州探討大食物觀下的糧食安全

2024-11-16 16:09:04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1月16日電 (記者 程景偉)2024年大灣區(廣東)農業科技論壇15日至16日在廣州舉行,與會的院士、專家及農業科技企業代表等近600人,圍繞“大食物觀下糧食安全與農業新質生產力”這一主題展開交流分享。

此次論壇共舉辦1場主論壇、3場專題論壇,并展出了18家省級農科院、4所高校、9家企業共144項科技成果。

簽約儀式。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供圖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確保糧食、能源安全是重大戰略性根本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協主席陳勇在報告中分享了農林廢物能源化、資源化利用等農業新質生產力重點方向的思考,并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方向,要理智、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印遇龍以“優質豬育種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介紹以豬育種核心技術研發、優質豬新品種培育、優質豬產業推廣等賦能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并展望了培育生豬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廣闊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堅持秈稻品質遺傳改良的不斷創新,創建了水稻品質育種高效技術體系,大幅提升了育種效率,為我國秈稻品質改良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指出,發展秈粳雜交稻將是我國糧食增產新的增長點,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他還介紹了秈粳交雜交水稻育種與應用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

再生農業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農業模式。日本茨城大學教授小松崎將一聚焦土壤生物多樣性的促進與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提出通過提高土壤質量、優化種植模式等方式,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再生農業策略。

基因組學在農業基礎生物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廷峰做了題為“農業基因組學加速未充分利用的豆科植物的基因組研究”的專題報告,分享最新研究進展。他還表示,香港與內地的農業科技研究及成果轉化合作越來越多,前景十分廣闊。

此次論壇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分別與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山大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進行合作簽約,將開展政產學研聯合攻關、協同創新,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完)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