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消費 > 社會 > 正文

“鄉村里的大師課”:讓優質科教資源惠及鄉村

2024-12-12 13:38:35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題:“鄉村里的大師課”:讓優質科教資源惠及鄉村

中新網記者 徐雪瑩

“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嗎?”“鳥類有可能重新演化成恐龍嗎?”“龍門石窟為何與敦煌莫高窟風格迥異?”……近期舉行的一次科學教育活動上,孩子們頻頻向授課專家舉手發問。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洛陽市人民政府、騰訊公司主辦的《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鄉村里的大師課”洛陽站活動近日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武向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徐星和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史家珍圍繞“探索·起源”主題,與當地中小學師生互動交流。

《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鄉村里的大師課”洛陽站活動近期開展。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武向平與同學們互動交流。 中新網記者 徐雪瑩 攝

“宇宙中尚有許多未解之謎,探索宇宙將擴展人類的視野,推動自然科學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活動中,武向平向孩子們講解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及人類的諸多探索。被稱為“恐龍院士”的徐星則介紹了恐龍的分類與命名、各地發掘恐龍化石的經歷與趣聞。

“從簡單的現象觀察到抽象的理論認知,符合人類認知階段發展特點。”徐星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提到,古生物和天文往往是中小學生最喜歡的兩個方向,但每個人都要成為科學家嗎?其實不然。恐龍和星星都是向孩子們展示科學世界的窗口。

在他看來,科學教育的核心并非知識點的獲取,而是科學思維方式的訓練。其旨在幫助孩子習得認知世界的方法、辨識真偽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退潮背景下,下一代科學素養與認知能力的提升,關乎國家能否在激烈的國際角逐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徐星在“大師講堂”上進行分享。 中新網記者 徐雪瑩 攝

作為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長,武向平同樣常年行走在青少年科教工作第一線,并多次參與宋基會發起的各項青少年科教活動,足跡逐漸延伸到中西部偏遠地帶。

不同地區科教水平發展如何?近幾年來,中國鄉村地區科學教育水平總體上有所提升,但相比城市地區,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等方面仍有不少差距。

去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門出臺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將科學教育項目和有形資源重點向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等傾斜。“政府分配教育經費等資源時,對農村的傾斜力度應更大一些。”徐星說。他還表示,要利用好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垂直行業模型發展優勢,訓練出符合中小學科學教育場景的大模型,讓AI伴學成為鄉村地區師生的科教助手。

“此外,也要考慮一些更加低成本的方式。例如通過慕課等數字化手段,讓名校、名師等優質教育資源惠及鄉村。”徐星說。

據了解,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騰訊公司發起的《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公益項目,三年來共推出147集青少年專屬網絡視頻內容,讓鄉村地區的孩子們在家也能接觸到前沿科教內容。

《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鄉村里的大師課”洛陽站活動近期開展,圖為孩子們上課聽講。 中新網記者 徐雪瑩 攝

針對一些鄉村學校將科學教育窄化為“數理化”、“在黑板上畫實驗、在考卷上寫實驗”,徐星認為,不同學科對思維訓練的作用有異,且抽象的理論訓練永遠無法代替實踐經驗與感性體驗,“很多事情你沒有體驗,就不能真正地理解。”

史家珍同樣認可實踐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作用。他受訪時說,得益于“開放式考古”這一新趨勢,公眾有機會“圍觀”正在發掘中的考古遺址,孩子們能在現場觀察到文物怎樣被發掘、考古工作者們如何用證據來“說話”。由此,科學的嚴謹性得以具象化表達,即便是嚴肅的專業內容也能進入孩子們的視野。

來自洛陽魏書生中學的八年級學生姬夢哲常通過科普短視頻獲取天文新知。蛋白質與生命體、外星人與無線電波……專家課上的妙趣科普,讓姬夢哲腦海里的星際地圖愈發清晰。他說,“在茫茫星河中,也想找到屬于自己的那顆星球。”(完)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