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當前國際高通脹由美國等西方國家一手造成

2022-04-24 18:59:50來源:國家發改委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專家座談會,研究討論全球物價形勢。

專家指出,2021年以來國際通脹水平明顯上行,告別長達十余年的低通脹時代,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通脹水平進一步快速上行,美歐等經濟體物價連續創下多年或歷史新高。3月份,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分別擴大至8.5%、11.2%,分別續創40年來和歷史新高;歐元區CPI、PPI同比漲幅分別擴大至7.5%、31.4%,續創歷史新高;少數國家甚至呈現惡性通脹態勢。

注:1.數據來源為各國及歐元區官方統計部門及路透社,部分為上月或上季度數據。

2.各國指標說明:美國CPI、PPI環比經季節性調整;歐元區CPI采用消費者價格調和指數(HICP);加拿大CPI環比、同比經季節性調整;澳大利亞CPI、PPI為季度數據;其他指標未經季節性調整。

專家一致認為,本輪國際通脹高企完全是由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內治理失序、對外挑事霸凌造成的,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極大傷害。一是新冠疫情暴發后,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發達經濟體濫發貨幣,實施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市場流動性泛濫,推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二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疫情防控失序,產業鏈供應鏈紊亂,至今尚未恢復,導致全球生產供應受到極大影響,大宗商品供給不足、價格攀升。三是俄烏沖突以及美國聯合盟友對俄羅斯發起多輪制裁,沖擊世界經濟體系,加劇全球糧食、能源、礦產品等大宗商品供需緊張局面,導致價格高位攀升,進一步推升國際通脹水平。

專家強調,得益于疫情防控得當、社會生產秩序穩定,宏觀政策力度節奏把握精準、不搞大水漫灌,重要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顯著,中國物價一直運行在總體合理區間,去年全年CPI上漲0.9%,今年3月份上漲1.5%,一季度平均漲幅為1.1%,明顯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對全球物價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關鍵詞: 西方國家 季節性調整 大宗商品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