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廠:整個運行過程無需任何人工干預
隨著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慧制造已成為大型工廠的典型特征。
傳統的制造工廠需要工人們憑借經驗來判斷生產設備的運行情況,設備損壞了才停機維修。
當今智慧工廠所運行的大量工業設備,卻可以通過實時感知的數據明確產品物料情況、故障所在位置。生產過程中所有因素都能被精確控制。
品質檢測一直是制造工廠一道繁重瑣碎的工序,也是阻滯其智能化的痛點,以前這個環節更多憑借工人的經驗,效率低下。而自動化機械手和視覺識別技術的出現,讓這一質檢難題輕松化解。在精密制造行業,機器視覺已經被用于檢測加工零件表面劃痕、凹陷等。
在高速率、海量接入的5G技術支撐下,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傳感器數據可以實現本地收集、本地管理,工程師可以在后臺利用這些實時數據進行定量大數據分析,以此預測和監控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在智慧工廠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構建的生產鏈上,各項技術彼此關聯、協作,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存在的空間。
武漢基地是聯想自有工廠中最大、最先進的產業基地,它裝備了聯想自主開發的業界首條5G IoT自動化組裝線——“量子線”。走進武漢基地,只見機器有條不紊運行,卻見不到一個人影。
據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介紹,這條生產線應用了5G云網融合、IoT、3D仿真、Face ID、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涵蓋了手機組裝、產品測試和質量檢驗等工藝環節。
“生產線上所有的機器運行和人工操作的軌跡數據都可實時上傳,再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大數據分析,輔助決策,在增強生產靈活性的基礎上,提升了產品質量,使產品交付效率提高了20%以上。”楊元慶說。
還有65臺自動貨運機器人以11條線路全自動運行于廠區,每1.5小時配送13000多種原料,它會躲避人員和障礙,整個運行過程無需任何人工干預。
這里還能看見“數字孿生”技術對生產過程的全面模擬,使生產線未動,優化就已先行,不必再像過去一樣讓生產線跑起來進行“試產”,而是直接讓生產線進入最優的狀態。
未來,這或許會是新型智慧工廠的常態。(記者 劉 艷)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銀行嚴查信貸資金挪用至股市、樓市 ...
- 慧擇上市一年成績單:2020年保費破30億...
- 民生人壽0.12%股權計劃4月拍賣 此前3筆...
- 2021白酒股大跌是因為什么 基金跌落神...
- 股市下跌,大家都虧錢,錢哪去了?看明...
- 又一家A股公司宣布退市!*ST工新:上交...
- A股重拾升勢 3月10日上證指數午盤走勢
- 中小券商加快“補血” 五家上市券商拋...
- 105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增券商扎堆參與7家...
- 春節后基金普跌,多只基金募集期延長
- LPR報價如何影響房貸貸款利息?具體的房...
- 銀行辦理按揭買房流程具體是什么 第一...
- 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需要補稅,可以不補...
- 2020年信托資產規模下降逾萬億 全年共...
- 2月集合資金信托市場延續跌勢 市場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