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地球隕石常見來源之謎揭示

2024-10-21 17:59:19來源:科技日報

 最新一期《自然》同時發表兩篇論文,揭示了到達地球的隕石最常見的來源:可能僅僅來自數個小行星的解體事件,而且有些事件發生在相對較近時期。這一發現有助于人們了解目前最常見的地球隕石的來源,以及這些隕石撞擊如何塑造了地球的歷史。

  了解隕石起源是天文學領域最古老的問題之一,從更大尺度來看,還具有人類學意義。因為隕石對地球歷史的影響和塑造,涵蓋對地球大氣的影響、對地質結構和地表形態的影響、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以及對生物生存和生態的影響。研究團隊表示,截至目前,只有大約6%的隕石能明確其來源。

  在撞擊地球的隕石中,80%是被稱為普通球粒隕石的一類,其中包括那些來自數億年前“密集撞擊期”的隕石,這些撞擊事件可能引發了冰河時代。過去的研究表明,大約70%的地球隕石具有稱為H型和L型的球粒隕石成分。對地球上的L型球粒隕石的氬—氬測年表明,這些樣本可能起源于一顆小行星的災難性解體——該小行星曾遭受了一次超音速撞擊。

  在第一篇論文中,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團隊利用甚大望遠鏡,匯集了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主小行星帶中小行星的光譜數據,發現一組被稱為王后星族的小行星,和地球上L型球粒隕石的構成非常接近。

  經過計算機建模,研究人員提出,在約4.5億年前發生的撞擊,令一個L型球粒隕石小行星碎裂,形成了王后星族,并提供了之后讓隕石流入的大量碎片。

  在第二篇論文中,捷克共和國查理大學團隊發現,當前流入地球的H型和L型球粒隕石可能是3次較近時期的解體造成的,分別發生于約580萬年、760萬年和4000萬年前,小行星直徑均超過了30公里。

  該團隊推斷,相對年輕的“凱琳”和“鴉女”小行星族的撞擊事件,和較古老的王后星族第二次撞擊事件(約4000萬年前),可以解釋目前墜落到地球上的絕大部分隕石的形成原因。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