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我科學家利用量子精密測量技術搜尋暗物質

2024-11-12 18:04:00來源:科技日報

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彭新華教授、江敏副教授等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在“軸子窗口”內成功開展了軸子暗物質的直接搜尋實驗,將國際上該領域的探測界限提升了至少50倍。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描述的粒子和相互作用,僅占據了觀測宇宙能量密度的5%。大一統理論、弦理論以及超維理論等諸多超越標準模型的理論,預言了軸子這種暗物質的熱門候選粒子。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利用相干、關聯和糾纏等特性,可以實現對微弱能級的超靈敏測量,為暗物質搜尋提供了變革性的手段。然而,由于軸子暗物質的信號極其微弱,極易被環境噪聲和經典磁場的干擾信號所掩蓋,因此僅有少數研究團隊在這一質量范圍開展過實驗搜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了兩個相距60毫米的極化原子系綜,在軸子窗口內探測軸子暗物質誘導的自旋相關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在實驗裝置中以一個原子系綜充當自旋傳感器,另一個原子系綜作為自旋源,為了提高原子系綜核自旋的極化度或者探測靈敏度,他們在原子系綜中混入堿金屬,成功實現了對原子系綜極化矢量信號高達145倍的放大,構建了一個超靈敏的軸子暗物質探測器。

然而,由于軸子暗物質信號極其微弱,經典磁場干擾可能成為高靈敏識別軸子信號的巨大挑戰。為了克服這一挑戰,研究人員精心設計了磁屏蔽系統,成功把經典磁場信號抑制了1010倍。此外,他們還采用了在引力波探測中廣泛應用的最優濾波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軸子暗物質信號的信噪比。盡管研究人員暫時未能發現軸子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但他們仍在軸子窗口內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強的中子—中子耦合界限,創造了新的國際最佳紀錄。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成果不僅展示了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在暗物質探測領域的巨大潛力,也為未來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