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醫通停運風波 為銀醫合作敲警鐘

2022-04-21 05:35:53來源:同花順財經

4月20日凌晨,京醫通運營方怡合春天作出了“協商期間京醫通線上系統正常運行”的承諾。至此,這場由銀行和運營方的資金糾紛而引發的風波,暫未對數千萬公眾的就醫秩序造成嚴重混亂的后果,但足以對銀醫合作敲警鐘。

京醫通作為一個“金融+互聯網+醫療”的創新惠民項目,是一種典型的銀醫合作模式,目的是打通地方醫院診療系統不能互通的問題,實現患者線上線下(300959)“一卡”充值、查詢、繳費、掛號等綜合服務,保障公眾利益理應是運營方、銀行和政務部門等各方合作的前提。

然而,京醫通線上運營方怡合春天在明知道停運后將出現患者權益受損、醫療機構秩序混亂,甚至部分患者生命受影響的嚴重后果下,仍毫無預兆地發布“最后通牒”。對于這么做的理由,該運營方稱“北京銀行(601169)作為出資方不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不堪重負、彈盡糧絕”。無論真相如何,銀行、運營方之間的糾紛,一旦涉及公眾利益,都應該依法理性行事,不能忽略自身的社會責任,置公共利益于不顧。

京醫通項目從誕生之初就具有明顯的“公私合營”色彩,涉及公眾的切身利益,類似于供水、供電企業,切不可說斷就斷。運營方怡合春天,在參與這一項目之初就應該意識到,一旦參與這類公共項目,就承擔了保障線上醫療服務系統穩定運行的普遍性義務。

近年來,不只北京銀行,全國各地銀行都在推進“銀醫合作”模式,這類模式本應是互利共贏的。一方面,對于這類醫療信息化項目,銀行參與和出資的積極性在于,通過平臺從醫院獲得更多穩定的零售客戶,導流更多存款資金;另一方面,醫院通過醫療信息化,既能提升醫療工作效率,也可優化患者診療流程,整體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同時,項目運營方可獲得利潤和模式經驗,從而提升自身商業價值。

既然是一項具有商業價值的公益事業,光靠“公益”卻沒有資金供血注定無法長久,難以形成一個穩定的價值閉環運轉下去,每個角色都應該承擔自身義務。出資方出于投入和產出的考慮,謹慎“買單”是人之常情,但既然合作已經開展下去,就應按照當初的協議切實履行相應的義務,更何況這是一項關系到民生的公益項目,就不能僅簡單地基于商業利益來考慮。另一方面,醫療作為民眾重要的生活消費場景,和金融聯系密切,二者之間大有文章可做,金融機構、運營方也可以充分創新,探索和挖掘更多新業務模式。

此次京醫通停運風波,將具有公共服務或公共事業屬性的互聯網醫療產品之“由誰買單”的問題充分暴露。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部門、醫院、企業公益方和銀行等多方應積極協作,各自承擔相應運營成本,促進項目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共贏。

關鍵詞: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