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兩岸媒體人探訪高原“千眼天珠” 感受“大國工程”魅力

2024-09-09 17:12:42來源:中新網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群山之間,313個直徑6米的拋物面天線圍成一圈,在海拔3820米的高原上不間斷接收來自太陽的信號。據介紹,這是全球規模最大、性能最強的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因造型酷似一串珍珠,被當地居民稱作“千眼天珠”。

2024年9月6日,由直徑6米的天線構成的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矗立在高原草地上。中新社記者 黃欣欣 攝

“千眼天珠”是中國大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的標志性設備之一,它不僅能監測太陽的各種爆發活動,還能監測太陽風暴進入行星際空間的過程,有助于理解太陽爆發機制和太陽風暴的日地傳播規律,進而預測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亞丁空間天氣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執行站站長鄭朝暉用圖像向記者直觀展示“千眼天珠”觀測到的各種空間天氣現象。

“今年五月發生了超大地磁暴,我們監測到之后發布了預警,全球5000多顆低軌衛星提升了軌道,所以今年還沒有一顆衛星掉下來,這就是預報發揮的作用”,鄭朝暉結合實際案例講解“千眼天珠”的功能,并回答記者的一個個問題。

臺灣媒體人關注“千眼天珠”監測數據的共享以及中國大陸監測設備的特殊性。鄭朝暉介紹,由于太陽自轉,“千眼天珠”每天的監測時段有限,太陽落山后,監測太陽的任務交棒到其他國家。“數據我們都會共享,美國那邊如果監測到有特殊情況也會第一時間發,這些是沒有數據保護的”。同時鄭朝暉表示,全球范圍內的監測設備基本上是一個數量級的,但中國大陸的設備在成像質量上占據一定領先地位。

此次參觀,臺北“城市影像”主理人、紀錄片編導趙麗娜特別有感觸。她提到,女兒此前曾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參與X射線相關研究。“人才需要數據,數據需要觀測站,觀測站需要經費,需要各種各樣的資源,所以這樣的項目真的只有一個大國才能推動”,趙麗娜說她愈發理解了“大國工程”這四個字的分量。

2024年9月6日,近20位兩岸媒體人走進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的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亞丁空間天氣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探尋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的奧秘。中新社記者 黃欣欣 攝

臺灣“和和國際融媒有限公司”旗下BangTV總經理張先鵬與公司導演溫瑞鳴拍攝了很多素材。張先鵬此前曾參觀貴州“中國天眼”、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雖然下飛機后有高原反應,但內心的激動比高原反應強烈。他表示,臺灣孩子對這類科普資訊很感興趣,期盼此行有助介紹大陸天文領域的最新進展。

本次兩岸媒體人四川行活動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四川省臺聯承辦。(完)

關鍵詞: 高原“千眼天珠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太平洋財富主辦 版權所有:太平洋財富網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財富網(www.yuyo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過本站允許 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業務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