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財商教育平臺狂稱“基金跟著買就行” 新基民財商第一課請從關注基金公司官方公眾號開始
2019年和2020年,公募基金連續兩年取得亮眼成績,雖然在今年2月份市場開始調整后熱度有所降溫,但在微博中依然有眾多關于基金的消息發布,基金相關話題也成為熱搜常客,公募基金逐漸被90后和00后新基民所接受。
雖然市場持續調整,但基金的熱度依然不減,財商教育領域雜草叢生,據媒體報道,去年開始甚至有不少美妝博主都開始推薦基金,極易造成基民尤其是新基金盲目投資、追漲殺跌、頻繁申贖等行為,造成基民財產損失。對于新基民來說,財商第一課不妨從關注基金公司官方公眾號開始,傾聽基金公司更加專業的觀點和理財觀念,與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一同成長。
有財商教育平臺狂稱“基金跟著買就行”
日前中國網財經發布的《小幫商學院涉違規開展業務 回應稱“個人行為”遭“打臉”》一文中,有用戶向中國網財經記者反映,小幫商學院的“班主任”多次向其推送開通會員邀請,并稱“私人基金配置服務,跟著買就行,跟著買就行,跟著買就行”,上述質疑在中國網財經記者在暗訪中得到證實。
此外,為催促用戶繳納動輒2000元以上的會員費,“班主任”、“老師”還會提供不同的“優惠”,不少類似財商教育平臺甚至打出通過平臺給的二維碼、“福利鏈接”開通證券賬號、基金賬號有優惠,并稱股票優惠是萬一點三、基金是萬一點零。
對話截圖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但據中國網財經記者觀察,此類“二維碼”、“福利鏈接”往往為誘導用戶在特定券商或者某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開戶,此類財商教育平臺在收取一定的會員費后,已經成為券商或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的倒流平臺。
對于新基民來說,類似“優惠”的話術似乎有利可圖,但卻對初學者造成了誤導。關于基金費率,主要分為認購費率、申購費率、贖回費率、管理費、基金銷售服務費等,且基金A/C類別基金持有期限不同費率也不同,此外,普通股票型基金、債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各項費率也各不同,不同類型基金適合不同類型的投資者。而財商教育平臺相當外行的“萬一點零”的“優惠”只會對新基民造成誤導。
一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某些財商教育平臺,價值觀都是扭曲的。健康的財富觀,應該是勞動致富,長期積累慢慢致富,鼓勵大家專注本職工作,不斷創新,而不是靠投資短期實現暴富。
這位人士表示,投資,尤其是證券投資,是有門檻的、有風險的,并不適合所有人,或者說相當比例的人其實并不適合證券投資。人性向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向上很難,向下很容易。一夜暴富是普通人無法的抵擋的美夢。尤其是某些掛著“財商教育”的平臺,有些還是以前幣圈人士、股評人士,利用被互聯網驗證過無數次的套路,來收割普通老百姓的血汗錢,的確是手握鋒利的“鐮刀”。
而據中國網財經記者觀察,風險提示這一項幾乎均被此類財商教育平臺所忽視甚至“選擇性失明”而視而不見,一旦投資出現虧損,最后只能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一位律師則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跟著買就行,雖不能直接推理出是保收益,但以上宣傳內容忽視了投資風險,屬于風險提示不到位的一種誘導性宣傳。”
新基民財商第一課請從關注基金公司官方公眾號開始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逐漸普及,尤其是疫情之后隨著直播的興起,監管機構和公募基金公司也以多種形式和多種內容普及理財常識、財富觀、防詐騙等內容,眾多公募基金公司官方公眾號成為最靚麗的一道風景,其中包括直播、視頻、動畫、長圖和傳統文章等形式,有部分基金公司甚至引進段子等形式對公司、產品、行業、市場等進行投資者教育工作,新基民財商第一課,不妨從關注基金公司官方公眾號開始。
一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公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是2014年10月開始運營,運營的理念就是堅決不做自娛自樂的內刊,而是想做成《萬科周刊》+記者的復合體。學習《萬科周刊》,立足行業、立足全社會看公司,要有價值觀,主要我們不想把訂閱號辦成營銷材料的出口,而是想做成普通讀者了解證券投資、基金投的一個渠道,側重于投資常識普及。
這位人士表示,在公眾號運營初期原創能力有所不足,因此設置了趣味欄目,就想幫大家挑些好文章來看。從一開始,我們就設定每周發六次,周一至周五每天兩條,頭條與投資相關,二條算是副刊,借用以前辦報紙的“副刊留客”的說法,設定文章一定要輕松,讓大家愛看。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后來發現段子很受歡迎,平時就有意識積攢了一些。同時隨著更加年輕的新員工加入團隊,新員工性格天生活潑、靈動,同時隨著對行業理解加身,也會更注重以段子的形式普及財商教育、財富觀和理財常識。
此外,基金公司公眾號還會以#定投#等話題的形式收錄十幾甚至數十篇基金常識性文章,方便投資者深入理解,不少類似題材取得10萬+的閱讀量。
除理財常識普及外,基金公司官方公眾號還有眾多基金經理投資理念、產品特點、過往業績、實時市場觀點、基金經理致投資者信等展示,長期關注一個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理念相同的優秀的基金經理并與他一同成長,并且向專業理財機構學習市場風向有變時如果調整心態、正確認識市場、正確做出決策。
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89.3%的投資者表示投資虧損會導致焦慮。如何正確看待理財,是投資者必然要實現的觀念轉變,投資者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穩定財富觀的形成更是要經過長期的積淀。
對于普通基民尤其是新基民來說,關注互聯網上紛繁復雜的信息不如關注基金公司各類官方公眾號和新媒體平臺,傾聽專業理財機構的聲音,避免輕信紛繁復雜的所謂“財商教育平臺”,投資者須擦亮眼睛,提高辨別能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精彩推薦
- 消費者看好保險業未來發展 個人消費信...
- 行業改革為五大上市險企帶來什么 上市...
- 海王星辰旗下藥店因使用未經檢定電子秤...
- 微醫赴港IPO:近三年累計虧掉79億元 盈...
- 北京住建委:房地產開發商不得代收代繳...
- 前沿生物科創板上市難挽虧損困局 6年虧...
- 農業ETF(516550)上市,均衡搭配菜籃子...
- 玉米價格創歷史新高,業內人士:玉米價...
- 國內最大“充電寶”保電杭州亞運會 ...
- 3月份CPI、PPI即將公布 3月份CPI同比或上漲0.3%
- 12萬億用得其所 預計11項稅種收入均有增長
- 網絡互助平臺相繼關停 健康險市場迎利好
- 美邦服飾激進營收成本長期倒掛 凈利連...
- 動畫片問題點太多 盡快出臺動畫分級制
- 教育部:高校需配備一名就業信息員 掌...